《输液管的螺旋》
夕阳把病房染成蜂蜜色,儿子躺在病床上,输液管在指尖绕成螺旋状。“爸爸,这像不像你说的磁导航导丝?” 他举起透明的管子,里面的药水气泡正顺着螺旋上升,像极了顾承川演示过的导管运动轨迹。
顾承川坐在床边,指节轻轻敲击床头柜,“咚、咚” 声稳定而规律。“这是 20 次 \/ 分钟的震颤频率,” 他看着输液管里的气泡,“和磁导航系统的压力反馈节奏一样。” 儿子笑了,模仿他的动作敲击床栏,输液管随之震颤,药水在管壁上撞出细碎的光。
“为什么要抖呢?” 孩子的指尖压在输液管上,阻断又放开,像在给透明的血管做介入手术。顾承川摸出枚枣核针,在阳光下转动:“导丝震颤是为了避开血管褶皱,” 针尖映着盐水瓶的光斑,“就像你摇井绳时要带点劲,水才流得顺。”
监护仪的绿光在墙上晃出波浪,顾承川想起三十年前的镇沅,李建国用断针缝合伤口时,手腕也是这样有节奏地抖动。“李爷爷说,” 他用指节敲出更慢的节奏,“真正的手感,是让器械记住心跳的形状。” 儿子突然握住他的手,放在自己胸口,感受心跳与指节震颤的共振。
盐水瓶在窗台上投下光斑,光束穿过输液管的螺旋,在床单上形成跳动的星图。顾承川看着那些光斑,想起手术室的无影灯,想起非洲部落的篝火,想起儿子出生时产房的第一束阳光 —— 所有的光,最终都汇成生命的导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