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二十二章 发轫之始(上)
三美的计划书没啥格式可言,用词也都是大白话,董国华一眼就看明白了她的意思——入股资金五五,盈利也是五五,且她不需要参与管理和经营。
这乍一看是捡了大便宜,但董国华还是紧紧皱着眉头,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三美心里忐忑,局促地喝了几口茶水,工地上的茶劲儿大,不是普洱、红茶一类,而是山茶,又浓又苦,喝得她想打干呕,紧紧闭着嘴巴,生怕真的打出来。
“我觉得你的想法还不够成熟”,董国华终于说话了,三美不敢搭腔,把头凑过去一起看着计划书,“首先,我不参与经营的情况下你还要和我五五开,这种分配方式本身就不合理,时间长了你会有怨气,不利于公司经营。还有,现在你想到的业务范围只有野生菌采收和交易,你的林地规模太小,我粗略算了一下,一旦你和我五五分,我们各自的利润空间都很小,如果你想要我出资,就得拿出更好的东西来。”
董国华的语气很平静,三美却听得耳根发红,董国华给她的茶水里添了一点白开水,耐心地解释道:“你这块林地能拿10年,以后这个承包权会变得越来越稀奇,所以我还是很有兴趣的。你也别急,先到处走一走,逛一逛,出去多看看,只要你方案可行,我愿意一起承担资金上的风险。”
董国华说的话就像她盖的房子一样稳,三美的心里有一种忙碌一天之后的入睡前才会产生的满足感,她道了谢,准备走,董国华叫住她,给她拿了一本书。
书已经没有封皮了,目录也只剩一半,纸张边缘软软的,绒绒的,想必董国华应该是翻了又翻,看过很多遍,才能把书看成这个样子。三美拿在手里大概看了几眼,只看到一些“经济规律”“市场价值”之类的字眼,她把书小心翼翼收在包里带回去,当天晚上就仔仔细细地读起来。
第一章讲的就是社会经济常识,每个字都认识,读起来却生涩难懂,要是以前,她早就丢在一边了,这回不知怎的,竟硬着头皮慢慢啃起来。凤丽回家,看到三美埋头苦读,以为她还在坚持自考复习,笑嘻嘻地凑过去一看,竟然是经济学常识,嘟囔道:“直接看这一本也太难了,姐,你要真感兴趣,不如先把我这本看一遍?我都做了笔记的,你不知道的问我就行了。”
凤丽拿来的是一本叫《小狗钱钱》的书,封面跟童话书似的,三美解脱般把那本大部头推到一边,从一只小狗开始慢慢进入了状态,凤丽默默地把自己的台灯挪了过来,坐在三美对面,也拿起一本叫作《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书,狗子总是能很快察觉屋里的氛围,在桌边转了几圈,最后选了一个非常舒适的体位躺了下来。
夜晚安安静静,最近连风声都没有,蛐蛐时不时叫两声,凤丽时不时擡头看看三美,她专注的样子和平时很不一样,似乎连面相都变得棱角分明了一些,额前的碎发安静地垂在眉边,偶尔随着呼吸飘动一下,凤丽觉得三美真美,像一棵盛夏里的草本植物一样美。
与野生菌有关的夏天总是很忙,三美几乎每一天白天都有事要做,日娃的林地里菌子品种少,但真要采摘起来,也是需要费不少功夫的,她得下山,进村里再找几个帮工。
仁和村整体搬迁重建的位置就选在向羊村附近,两座村庄只隔了一条路,听说在行政管理方面,也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向羊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原支书郑德多因为仁和水库决堤的事接受处罚,不再担任职位。
向羊村通公路,地势又平坦,原仁和村的村民当然同意整体搬迁了,就是向羊村的人有些意见,并了以后,这以后集体的事该怎么办呢?再过几天就该过火把节了,公房
村里办事、办席的地方
就那么大点,怎么挤得下那么多人?最要紧的是,并成一个村子,生活习惯大不相同,能不能合得来?会不会惹出事?
傅国平也头疼,他一个人又当书记又兼主任,本来就累死了,现在两村合并,人口一下子多了2/3,单单是重s新整理教育、养老、土地、宅基地......的文书,就要了他半条老命了,目前最迫在眉睫的是,上面还要求他要组织今年的火把节活动。
这是两村合并以后第一次集体活动,到时候县上的领导和媒体也要来。
这回要是办好了,上面肯定会给他记一笔,可要是办差了,也要被记一笔,这不,他正在办公室抓头发呢,听副书记说三美进村里招人,简直就像遇到了大救星,小腿一蹬就冲到村口,把三美连拖带请地弄到了村委会,求着三美帮他一块想想办法。
火把节对彜族村民的重要性无异于过年,这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也是男女相好、斗歌的好机会,就连在外务工的村民,都会尽量腾挪假期千里迢迢地赶回来。杀猪宰羊、操办大席、祭祀、待客、组织篝火舞会......这里头样样都是事儿,事事都是麻烦。
看傅国平着急的样子,三美立刻搞清楚了状况,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会儿,慢悠悠坐下来:“您这不是有副书记他们帮忙嘛,他们都是老资格了,这村里人,他们比我更熟哩。”
傅国平已经见识过三美的手段,知道她这话是什么意思,主动说道:“三美,你别拿我寻开心了,就那几个老头子了,开电脑都要教半年,他们能办出什么像样的活动出来?你也知道,当初仁和水库那事闹得大,舆论影响不好,现在当官的想把咱们两村合并以后的‘好日子’宣传出去,这可是政治任务,我现在压力确实是太大了。你如今在两个村都是能说上话的,我也不让你多干什么,就上次你在镇上办的那个节目不是蛮好的嘛,你就结合一下咱们自己的文化特色,给我也弄一个出来。再说了,你本来就是彜族,祭祀、舞会什么的流程和一应细节你都比我清楚......哎呀三美呀,这事我只能找你了,别人还真就办不了。钱的事你别担心,我来想办法。”
三美随意地玩弄着面前的茶杯盖,“众口难调呀书记,这事可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呢。再说了,我算啥东西呀,让我来办这事,两村里那些老头子能答应?祭龙都不让女人去,咋可能让女人办火把节的事,你这,你不是故意为难我嘛......”
“哎呀刘三美”,傅国平急得快跳起来了,“上边催得那么急,这就十来天时间了,你让我上哪儿想办法去!帮帮忙,啊,看在我给你弄向阳林的份儿上......十几万块钱租十年呐,你已经占了我大便宜了!”
三美一想,倒也是。其实现在对她来说,办个节目、组织人力物力搞一下祭祀,完全不在话下,不过趁此机会,她还是想让傅国平也给自己出点力,于是凑在他跟前,轻声地把自己想争取何云道那几片山林的采摘权的事儿说给傅国平听:“您也不需要多做什么,就按我说的汇报,何云道自然会答应。其实我知道,您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我也是啊。反正他们上面的人爱咋个闹咋个闹,我们底下这些小咪渣
小角色
总不能跟着他们疯、为了他们死,你说给是
是不是
?我也不让您为难,更不会让您吃亏。咱一起想办法,一起过好日子嘛。”
傅国平一听,觉得三美真的是个聪明人,比他认识的大部分男人都能干。根据三美教的,他转了几道终于联系上何云道,开始倒苦水,说是两村合并以后,田地分配问题迟迟没有整理清楚,村里闲着的壮劳力多了,平时没事做,难免会有摩擦多生事端,不利于人员管理以后公司要办什么事用得上他,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了。干脆让闲着的村民参与林地的运营,给公司打工,有收入了,人就不会闹起来了。
仁河水库的事办完了,舅舅和母亲都满意,何云道又从母亲手里争取回了更多的管理权力,加上老婆还怀孕了,他一天天的也是忙得要死。傅国平倒是说得有理有据,不过专门请一批人工来采摘菌子、经营林地,这事对他来说,比让山林空置着成本更高,看他有些犹豫,傅国平趁机卖乖:“只要您把林地让我托管,我保证,不仅把山给您管理好,每年还给公司盈利。”
本来就不是太重要的事,何云道让管起来了。
傅国平心细,托管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向阳新村的名义,老老实实给冯玉斌和县林业、国土资源、农业管理部门分别打了报告,意思就是“各位领导大家好,现在山林的管理权在我手里”,后头的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火把节正式开幕那一天,三美顺利和傅国平签订了合同,以很低的价格承包了林地里的野生菌采摘权和森林管理权,作为交换条件,她必须承担林地的消防和防病虫害义务。
这对二人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其实就算不和三美合作,何云道那几大片林地的管理任务迟早还是会落到他身上来,现在俩人一合作,不仅三美有赚头,自己也不用分心去管理那么大面积的林地了。更别提签完协议以后,三美暗搓搓给自己拎了两篮子菌子——表面铺的都是口感正好的骨朵青头菌,底下是两沓用蕨叶包好的粉色好东西。
傅国平喜滋滋地把菌子拎到自己宿舍,一会儿又拎了出来,对着煮饭阿姨说:“娘娘,中午弄个炭烤青头菌,改善一下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