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41
“锦城?”苏平咬了一口红薯用力眨了下眼睛。
黄大个道:“嗯,他们还有拜帖呢。”
口音、帖子、路引什么都齐全,帖子上头还盖了大印,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像是假冒的。
北向正式的印章都是宫里的工匠雕刻的,除于印中印的那种,旁边有专属的防冒标识,苏平也不是太懂,还是听汪道成给他仔细科谱过。
跟衣服上的补子差不离,官阶不同,印章的大小、用料,图案均不同。
像锦王这种级别的,想要仿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苏平仔细瞧了瞧,不太敢确定,只得拿着帖子去了县学找汪道成。
汪道成正在给学生讲学,苏平只好让黄大个先将人带到城门口边上的小茶室里,又差人去找了唐陌。
若这些人真不怀好意,那么他们也有所准备。
再加上锦王本身的身份摆在这儿,他们越早准备越早有防备的好。
汪道成在下个时辰后下课了,苏平立马迎了上去,到办公室后将帖子递给他,低声道:“老师您瞧瞧。”
汪道成点了油灯,借着光瞧了一会,又用手摸了摸帖子,轻轻点头,“是他没错了。”
苏平心里咯噔一下,“先前抓住一个人,说是锦城那边过来的。”
汪道成道:“锦王这个人我还是有些了解的。”
苏平???
汪道成叹息,“上一任锦王的身份,你应该听唐陌说过吧。”
苏平点头。
是嫡出的皇子,且皇上和皇后一向恩爱,一出生就注定了与众不同,若不是他爹早死,这天下还不定是谁的。
汪道成听他三两句话说完,忍不住白了他一眼,无奈道:“你就不能说提委婉点儿?”
苏平道:“这不是情况紧急吗?”
汪道成也没跟他废话,告诉他,这代锦王当时一出生就被圣上封为了锦王世子,被打上世子的烙印,那就注定要入京当质子的,直至老锦王去世,他才能回封地。
这是先祖定下的规矩,一是因为前朝藩王独大,引发各种乱象,七王之乱、剥藩等等事情层出不穷。
先祖立国之后,便定了这条规矩。
不管是哪位王爷,只要去了封地,就必须将世子送往京都。
如今的锦王在京都当了差不多二十年的质子。
披着锦王世子的头衔,日子过得还不如落迫的宗亲,汪道成道:“若说他没有怨言那都是假的。”
如今圣上生死不知,几位皇子明争暗斗。
京都乱象横生,天下乱如一锅粥。
周边众国也是虎视眈眈,怕不止锦王一个,那些个在封地的王爷哪一个不心动。
黄杨县被圣上批准了可以制造兵器,再加上这两年黄杨县又以制造出名,有点身份的也能打听到圣上的造船坊应该也在此地。
是以,锦王送来拜帖也无可厚非。
苏平道:“那老师,我是见还是不见?”
“见。”
汪道成意思很明确。
见是给人一种光明正大的信号,二是让众人明白,只要诚心找你做买卖的,那就都是贵客,咱们不管他们到底目的如何。
为今之计,还是先多赚点家底心里踏实。
苏平道:“那就听老师的,我去给他们写回帖。”
锦城到黄杨县水路和陆路都不算远,水路典江顺水而水顶多两日便到,陆路远了一些,若是快马加鞭也不过四五日的时间。
他让黄大个将帖子递回去。
唐陌那边也得到了消息,并让人带回了小纸条。
一切准备就绪,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过来救援。
唐陌这段时间也干了件大事,在城内贴了征兵公示,效果虽然显然不好,但多少也有人前去报名,尤其是那些流民。
手头上即不宽裕,也没有本地户口,许多福利完全享用不到。
家里能减少点花销便减少一些,再加上黄杨县也有相应的政策,若是家里有人被选入了唐家军或者成为巡城的差役,那么也算是公职人员了。
想要入户本县会容易许多。
光这一条就吊了好多条鱼。
除此之外,唐陌也向整个安乐郡征兵,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已经多了近千名的新兵,宋将军原先还喜欢制造点小武器来玩玩,弄点成就感出来。
这段时间被分派去训练新兵了,虽说身体不累,但心里却苦。
苏平这边的巡城差役虽说也面向流民,不过真论起来,条件苛核多了,流民基本上都入不了里头。
这群差役人数不多,也就一千。
不过每日的训练却是半点不落,城内的壮年男子,也会每日被拉着训练半个时辰。
孙太太的妇幼办也不甘示弱,组织了女性和孩童一起加入锻炼的行列。
原先苏平还觉得,他们忽悠人瞒不了多久,现在女性和孩童加入进来,还真成了全民健身系列——
做为县太爷,苏平一向是以身作则的,早饭后跟着大家一起拉练半个时辰。
今日刚回来洗把脸,就听黄大个的声音响起:“张哥、孙哥,你们吃了没?我要去食堂拿饭。”
张典吏也不客气:“那给我们也拿一份,我喜欢咸鸭蛋,你多拿两个过来。”
黄大个笑道:“好勒。”
苏平出来时,两人坐在桌前,一边啃着烤栗子,一边研究着手里的图纸。
苏平凑近一看,这是城外的地图。
“城外出事了?”
他一出声,两人吓得一哆嗦,孙主簿缓了下,才道:“城外倒是没出事,我们是想着咱们黄杨县目前能耕种的地不多了。”
于是,他和张典吏商量了一下,流民现在这么多,不如就直接安置在城外吧。
苏平道:“这有先例吗?”
孙主簿道:“有没有先例下官不知道,但是就目前这情况,不安置他们到城外,城内真的没地了,黄杨倒本来就是个小城。”
多小?
还没杨大人的大雁县一半大。
人家城内十万人口,地什么的一应不少,可他们黄杨县只有一半,人均耕地也比不过。
张典吏道:“咱们本来就是边陲小城,现在又这么乱,这样应该没问题。”
苏平笑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这么安排了,以后流民都往城外安置,咱们也算是变相的扩大县城了。”
现在城寒地冻肯定没办法开荒。
不过孙主簿领着流民,去城外不远的地方划了片地,让人在那里先搭建起了安置屋。
像在城外确定了半个月没问题的,就可以挪到那边去。
也找专人打了井什么的,忙活了半个月,才这边的安置屋弄起来,水和吃食问题也凑合着解决了。
不过令苏平意外的是,他计划着锦王要约他见面,怎么着也得十天左右。
谁知,第二日,锦王便上门了。
苏平望着眼前脸上挂着浅笑,一幅文弱书生模样的男子,道:“给王爷请安。”
锦王忙伸手将他抚起来,笑着说道:“苏大人千万别客气,本王对你的大名和事迹也是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苏平脸上挂着笑,心里却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长相和能力还真搭不上什么边的好吧。
两人客气了一会,黄大个将茶水果子送了上来,便乖巧地退到了苏平的身后。
锦王扫了一眼,身形高大,体格魁梧,却又做出一幅小媳妇安静模样的黄大个,这才把自己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他还真是瞧中了苏平这边的制造能力。
想找他加工兵器。
苏平道:“不知王爷想要什么样的兵器?咱们这儿目前能做出来的,也示这是刀剑枪几种寻常的东西。”
“城门手中的。”
苏平:“……”
你怎么跟宋将军当时一样,一眼就瞧上了城门卫手中的东西。
吐槽归吐槽,苏平脸上却绽开了一抹笑容,双眼也跟着睁大了一丢丢,“王爷眼光真好,城门卫手中的东西,是咱们工匠根据原有的兵器结合出来的,别看着它花里胡哨的,其实吧还是挺实用的。”
“再者这种东西拿在城门卫手中,一看就高端大气,就算是有什么宵小之辈想要乱来也得惦量惦量。”
锦王微笑着听他说完。
抿了茶,这才慢条细理地开口,“我听说唐家军的武器都是你们打造的,他们可是有不少新花样儿。”
苏平恍然道:“王爷见过没?”
锦王摇头,“只是略有耳闻,也正因为此,西桐才不敢再来犯。”
就算是被章国逼急了,也不敢冒然渡江来抢东西。
苏平暗骂一声,他就知道,唐陌那几声震天响,不止吓住了西桐,也引来了不少窥视者。
“王爷能知道这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苏平借着喝水的机会,编织了一下语言,“这东西吧,要说多悬乎那是没有的,您也知道咱们过年放的炮仗……”
嗯,这东西就是炮仗改良后的加强版。
事先让人浅到对岸将其埋在地下,再然后偷偷点燃,就会炸出大坑了什么的。
主打一个出奇不意,对方自个儿吓自个儿。
要是过年的炮仗想象不出来,那就想想炸雷,炸山——
行吧,苏平编的自个儿突然就有了眉目,他这段时间一直想着造武器,怎么就没想到地雷战啊,地道战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