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53
苏平好半天都没缓过来。
还是张典吏倒了杯热茶水塞到了他手上,关切道:“大人,您没事吧?”
苏平这才如梦初醒。
扯了个笑容冲着张典吏咧咧嘴,“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些感慨。”
原书里顺风顺水,一路扶摇直上的傅广林,这一次却早早翻了车。
“对了,张哥我想吃鱼,还得麻烦您去食堂一趟,让杜师傅帮我做大一只的。”
张典吏应了一声,走时把门给关上了。
不过很快又折了回来,道:“大人,咱们最近天天在忙,大家很久没一起聚过了,不如就借今日的机会,我把孙大人和黄大人他们一起喊过来怎么样。”
“行!”
张典吏走后,苏平又将三皇子一党的人员名单仔细过了一遍,他身份不够,再加上只是秀才出身,这上头许多名字也仅在汪道成口中听过,至于人是圆是扁,一概不知。
唯有傅广林这个名字,他反反复复看了十来遍。
不管是祖籍还是年龄,哪一点都差不了。
原书里确实经历过大战,但圣上并没有死,时间线也与现在不太对得上。
苏平越想越乱,现在早已脱离原书,他叹了口气将邸报收了起来。
这上头只说了三皇子没了,三皇子的党羽这些人,至于处理结果,并未公布。
傅广林是在倒数第二页出现的,从官职看非常不显眼,属于附属,再从加入时间上琢磨,好像也不占什么重点。
要是六皇子不嫌麻烦的话,应该能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吧?
苏平叹了口气,瞧着时间不早了,打算洗把脸去食堂时,就听到有人敲门。
不等苏平回答,门外传来柳少安的声音。
“大哥在吗?”
苏平应了一声,将门拉开。
就见柳少安牵着孩子,红着眼眶站在门外。
喜哥儿瞧见苏平出来,乖巧地唤了一声,“大伯安好。”
苏平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喜哥儿真乖。”
说着便将孩子给捞了起来,而后对柳少安道:“弟妹有事吗?要不进来说?”
“嗯!”
柳少安一听这话,好不容易憋回去的眼泪差点又落下,吸了吸鼻子这才迈过门槛走了进来,有些局促地坐到了旁边的凳子上。
苏平将喜哥儿按到书桌上,又给他拿了几辆小车,摆在书桌上让他玩儿。
见孩子不用人管,他这才给柳少安倒了杯茶,道:“弟妹,也是得到消息了吧。”
柳少安摇头,摸出一封信递给苏平,示意他瞧瞧信。
苏平拆开信纸,只见上头工工整整地写了三个字“和离书”。
苏平:“……”
柳少安见苏平看她,眼泪禁不住落了下来,“今日才收到的。”
写信的日期却是二十三天之前,按照书信在路上的时间,再仔细对照一下邸报的时间,苏平基本已经能确定。
傅广林应该就在归顺了三皇子后没过多久写的和离书。
在三皇子还没出事之前,便将信给寄了出来。
与苏明远和他们划清限界的方式一模一样,和离的内容他也没仔细瞧,将和离书还给柳少安:“你也别太难过,如今京都形式不明,他这么做也是为免自己出事,连累到你们。”
要是先前他还因为傅氏的事生气。
现在想想,苏明远这是牺牲了自己保全了整个苏家。
傅广林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柳少安听了这话,眼泪落得更凶,“大哥有没有办法打听到京都的情况?”
苏平啊了一声,而后尴尬道:“我哪有什么办法,不如我去信问问舅舅,他毕竟是一省的长官,应该比我得到的消息更多。”
柳少安道:“那就麻烦大哥了。”
说着将书信收好,而后将桌上的喜哥儿抱了下来,“喜哥儿乖,娘与大伯的事情说完了,咱们回去找哥哥玩好不好。”
喜哥儿明显不想走,手里抱着小车舍不得松开。
苏平拿了个袋子,将桌上的小车全给他装了起来,而后道:“喜哥儿拿回去和哥哥一道玩好不好。”
喜哥儿眉眼弯弯地应了一声好。
而后一手一个小车地和苏平挥手告别。
柳少安走后,苏平也没瞎琢磨下去。
下意识地想找唐陌聊聊,结果刚迈过门槛,就想起唐陌这会儿还在西桐坐镇呢。
自打上次宋将军回来,至今也有二十来天了。
宋将军上次过来,问他能否借几个人过去。
苏平原以为他们要借孙主簿或者杨老二过去,毕竟那边百废待兴。
岂知,人家要借的是农业部的那几位老爷子,说是现在刚好是春播的季节,去年那一季被章国给破坏了。
田都废了,这一季可不能再耽搁了。
苏平问过大家之后,几位年纪轻的跟着过去了。
还向杨老二借了几位城墙的,至于别的工匠在西桐本地找也是一样的。
一晃过去二十来天了,也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
苏平感觉自己脑子有点乱。
最近的事情真是又多又杂。
索性没再继续纠结,直接去了厨房,杜师傅正领着徒弟准备饭菜,见苏平过来,笑着打了招呼,“大人,今日有两条大鱼,咱们一鱼三吃吧,鱼头熬头,剩下的一半红烧一半酸菜。”
苏平什么都成。
能三吃的鱼起码在十斤以上。
往案边的大缸里一瞧,可不是起码十五六斤。
光是鱼就吃得饱饱的了。
“这鱼哪来的?史员外送的?”
杜师傅笑道:“这次您猜错了,这是咱们那个鱼塘里捞的。”
黄杨县外头有典江,县里有一面靠山,山上有好多条溪水,还有暗河什么的,最后在城内汇成一条大河。
水量还是不错的。
里头也有鱼虾螃蟹之类的。
上次修建水渠时,苏平跟着实地看了几次,一琢磨让人挖了一个两亩大小的池塘。
在里头养起了鱼、虾。
还真别说,经过这两三年的生长,里头的鱼、虾、螃蟹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虽说这两年陆陆续续吃着。
但数量并不多,他们更多的是河里捞的或者外头的江鱼。
这一条是昨日钱差役带人巡视时,刚好捕到的,便给送了回来,让苏平尝尝鲜。
初听这么一句,苏平一时都没想起来。
还是杜师傅提醒了几句,他才记起县里还有一个池塘。
苏平禁不住一阵感慨:“时间可真快,我到任已经第四个年头了,连鱼都养得这么大了,是时候开吃了啊~”
本来今年有会试的,因为京都大乱,今年的会试就这么取消了。
“既然鱼可以吃了,就叫他们捞上来一批,也好让大家改善改善伙食。”
这话说的,杜师傅都没法接了。
什么叫改善伙食?
他们这还要怎么改善?
为了让大家吃到新鲜的蔬菜,苏平与与农业部那几位商量了一下,做了什么暖房,夏日的时候将顶棚掀开,到了深秋和冬季,便将顶棚盖住,若是天气再冷,里头还会每日生火,以保障温度适中,青菜可以正常生长。
养殖场里的家禽也是越养越多,今年春天在旁边又建了一排的圈舍,由第一年春节才能吃到肉,现在每日鲜肉就没断过。
更别说蛋类和奶类了。
现在连鱼都能长期供应了。
杜师傅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帮大家改善了。
小徒弟听他师傅一边处理鱼,一边念叨,嘿嘿笑道:“师傅,用大人的话,您这就是老凡尔赛了。”
杜师傅踹了他一脚,“能耐了,都学会调侃你师傅了。”
苏平在旁边看杜师傅杀鱼,忽然道:“要不别麻烦了,咱们来个鱼火锅吧,刚好我瞧着你这些菜还没处理。”
洗干净了一会下到锅里又好吃又方便。
不比一桌席面容易。
杜师傅道:“行,那就鱼火锅,若是好吃的话,过几日也给大家吃这个。”
一想到,整个院子里的人在一起涮锅子,杜师傅突然感觉热血沸腾。
也不知道是自己养的鱼的原因,还是杜师傅手艺又精进了,苏平感觉今日的鱼特别好吃,就连米饭都多吃了一碗。
汪道成吃得都快走不动道了,“这个锅子味道真好。”
鱼是又嫩又有鲜,汤底的味道更绝。
浇到米饭上,不要太好吃。
苏平笑道:“明日开始捞鱼,老师要不要去瞧瞧?”
汪道成双眼一亮,连脸皮的褶子都少了一丢丢,“行啊,什么时候,我带顺哥儿和你师娘他们一道去。”
这样的景象在京都可是看不见的。
苏平道:“明日早会之后吧,钱差役在那边主持。”
汪道成把这事给记下了,还不忘交待,“待明日捞到鱼了,还得麻烦杜师傅帮忙做两条,也让你师娘他们尝尝鱼。”
苏平笑道:“没问题,捞回来之后,咱们各大场的工人都会吃。”
汪道成:“……”
总感觉养了一个傻子。
苏平每日虽然嘻嘻哈哈的,还是时刻注意着文氏那边的消息,看她什么时候过来,至于京都的信,则是向孙知府和文大人都求证了。
然而,两人均表示没收到过后续的消息。
倒是南边传来了各种起义的声音,据说是因为从去年京都乱了之后,全国各地便山匪横行,再加上三皇子和六皇子的下属互相争斗、制裁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