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86
苏平这边要招人,相对来说离黄杨县近的百姓都会受惠的,尤其是整个安乐郡,只要有手艺的,都往黄杨县去谋生。
也因为黄杨县外来人员多,粮食这些不足,旁的家里有余粮的便组织一起,去黄杨县卖,还有不少百姓,专门供应黄杨县蔬菜。
当然,苏平的养殖场现在规模越来越大,本县百姓够用之后,余下的也会往外销,使得邻居县城的肉食价格也被拉了下来。
鸡、鸭、鹅蛋,这类的蛋品,也是供应允足。
这次苏平告诉他,在对岸又建了六个养殖场。
规模比起黄杨县要大一倍,以后吃肉就更便宜了。
孙知府暗暗咋舌,张了张嘴,愣是说不出话来,好一会才道:“这样蛮好,以后我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苏平道:“可不是,对了,大人其实其余的县里也可以办养殖场,供应本县的百姓吃食,一是可以增加百姓体质,让大家更健康,二还能为百姓增加一些收入。”
苏平前头去的时候,养鸡养鸭的少,是因为鸡瘟猪瘟什么的,每次一发生,就死一大片,百姓别说赚钱了,心疼都心疼死。
得了这种病的死了,也不能再吃,只能烧掉。
久而久而,大家也只养个三四只,够家里的人吃鸡蛋就行。
不过黄杨县这边一开始,就是与史员外搭好关系的,再加上苏平查过许多资料,自个儿也多少知道一些。
又请了专人打理,养殖场打理的干干净净。
粪便是一日一清,除此之外,还会每三日消毒杀菌一次。
养殖场的粪便又被百姓用拉走,制成肥料,以供田间地头使用,而地里的落叶、杂草,甚至稭秆这些又拉回来供动物食用。
算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
孙知府瞧见他们最近出的《如何平衡养殖与种植》的文章,再听他一说,顿时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在整个府城推行的话,不止庄稼的产量能提高,也能改善百姓的生活。
简直一举多得。
苏平道:“我也只是个提议,大家要不要跟着来,其实还得看个人。”
目前也就与他关系最好的杨大人去年年底,借了十来个人过去,按照黄杨县的规格也给自家建了个养殖场。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完工了。
四月苏平去对岸之后,杨大人养从苏平这里买了一大批的动物。
而苏平这边也相当的给力,不止帮忙建养殖场,还让对方派了几个人过来在这里学习了几个月。
四月份跟着幼崽一起回去的。
至今快两个月了,杨大人上个月来信的时候说一切都好。
也学着他们边的法子,让百姓帮忙割草什么的,都给他们记着,到时候按照数量给分肉吃,现在全县的小孩,都特别的积极。
只不过大雁县除此之外,也没整到别的产业。
还没有办法让所有孩子读书并且实行免费。
孙知府道:“这次刚好有这么一个机会,开会的时候问问他们。”
苏平这才想起,两人因为来望城开会了,孙知府也差人告知了其的县令,让他们在六月初二的时候赶到府城衙门。
算算日子,刚好是他们回去的时候。
孙知府得把这次开会的内容与大家说一下,告知大家,如今两个省是结盟关系。
恰好把苏平说的养殖场的事情转告大家。
两人回到府城的时候,天空正下着雨。
安乐郡的几位县令前两天就到了,见孙知府回来,一个个忙上前打招呼。
杨大人看到苏平,立马开心地将他拉到一旁,小声道:“苏大人,你卖给我们的那批鸡,现在已经开始下蛋了。”
苏平啊了一声,不过仔细一想。
可不是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杨大人来信告诉他想办个养殖场。
请苏平给予支持。
苏平那时候便告诉了养殖场的管理者,按照他们刚开始的数量给杨大人准备。
现在算起来也那批鸡已经快八九个月了,确实到了该下蛋的时候了。
杨大人继续道:“一天差不多四百多枚鸡蛋呢,再加上鸭蛋、鹅蛋,足足一千五百左右……”
“还有你给我的那两只奶羊,每日产的奶根本喝不完。”
苏平笑道:“那可得恭喜你们了,再过几个月,就能实现蛋品自由了。”
杨大人现在挺知足的。
他们这蛋虽说不像苏平他们一样是免费供给百姓的,但除了每日供给县学的学生和先生一批之外,余下的尽数拿去卖了。
一文钱一个,比起平时的蛋可便宜了不少。
算是见到回头钱了。
还有一部分蛋,会做为来送草的孩子们的工钱,两筐草一个蛋。
苏平点头,觉得这样很不错,一方面百姓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县里也多少有些进项,待过几个月,家禽的数量翻倍了,钱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不过苏平还是那句话,别让工人偷懒,千万得注意干净,定期消毒。
杨大人道:“我找了个秀才专门教他们识字,把你们出的那篇《如何平衡养殖与种植》的文章,还有先前那本书,教他们仔细读。”
苏平囧了,一个两个都在看这个啊!
还别说,在望城开会的时候,曾大人和文大人也都提到了这篇文章,建议大家可以读读。
苏平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认真看,不过当时还是浅谈了一下自己的养殖场。
循环利用,环保健康,目前来说,非常完美的一条。
两人又聊了一会,孙知府便喊大家去会议厅开会。
孙知府直言跑了一路有点累,让苏平把这次开会的内容给大家说一下。
苏平心道,还好我有准备。
他把自己开会时做的小抄给拿了出来,把重点一一点明。
众人这才知道,苏平悄无声息的已经开了造纸场和制笔场。
李大人笑道:“苏大人,你下一步是不是要办印刷场了?”
苏平笑道:“正在筹备呢,大人们若有什么好的文章,好的试题或者压箱底的释译等等,都可以差人送过来,到时候咱们先出一本《科举天天练》。”
众人忍不一阵哈哈大笑。
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孙知府才敲了下桌子道:“先别天天练了,把你的天天蛋先说一说……”
苏平:“……”
关于养殖场,有发言权的还有杨大人。
他和苏平的完全免费给百姓吃的模式还不大一样,不过他一说,众人倒是都能接受,无它,因为大家都没黄杨县有钱。
也没法像他们一样,开办各种场子。
因为现在整个朝廷的形势不允许,你就是有东西,也挺愁卖出去的。
是以,杨大人说完之后,众人倒是兴趣蛮大的。
接而连三的向两人提出问题,最后一场会议结束,其余的七个县也都跟苏平预定了幼崽。
至于建场地的事情,还要苏平派人过去。
苏平道:“这个没问题,你们什么时候来人,我什么时候安排人与你们一道回去。”
除此之外,苏平的造纸场还没造出纸来,已经有一大批预定的客户了。
会议时间不长,也就一个时辰。
苏平今晚不打算回去了,在府城住一晚再说。
贾耀春见他出来了,立马凑过来道:“大人,咱们现在回么?”
苏平打了个哈欠,“先不回。”
贾耀春哎了一声,苏平去望城的时候没带他,他就跟着冯管事在孙家待着,冯管事也不差事,每日换着花样的给他投喂。
两人关系简直突飞猛进。
尽管如此,贾耀春还是想家了。
老婆孩子父母这些还是其次,主要是还是想念杜师傅的手艺。
这会儿听说苏平还要住一晚,多少有点儿惋惜,算算时间,他要三日后才能到家了,不过到时候刚好六月初六,可以美美的吃顿羊肉。
苏平这次是满载而归。
在路上晃了这么久,又被安排主持了一场会议。
这会儿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就听有个声音道:“起来了,起来了!”
苏平用力睁开眼,模模糊糊看到一个影子。
“你今年多大了?”
苏平其实脑袋还是糊的,本能地回了一句,“二十四五六七……”
影子伸手揪住他的耳朵,“起来了,有正事和你说。”
苏平吃痛,这才从梦中彻底想来,这模糊的人影正是孙知府。
苏平往外头瞅了一眼,太阳还没落山,看来他睡得时间不久。
孙知府道:“我们家知宁还有两个月就要过十八了!”
苏平道:“嗯,我知道,礼物我已经准备好了。”
孙知府也不知道该不该骂他了,“十八的姑娘也不小了。”
苏平隐隐明白了点,“我娘还没回来,要不我回头给她写封信,让她尽快赶过来。”
孙知府瞧着他现在还挺上道,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这就对了嘛,你们去年订的亲,至今也有一年了,而且两人年纪也不小了,早点把婚事办了。”
苏平点头。
孙知府这次满意了,对苏平好言好语地说道:“到晚饭时间了,厨房炖了一只鸡,你起来多吃些,好好补补。”
除了鸡,还有鱼,有苏平最喜欢的狮子头和烧青菜。
整整八道菜,还有一大份汤。
孙知宁的两位哥哥也陪着一起上桌了。
苏平与两人不太熟,好吧,其实也就是去年来提亲时,见过一次面。
孙二性子野,愣是把苏平给灌扒下了。
孙大含蓄点,不过也没让他好过,这会儿看到兄弟两人,苏平都有点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