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92(2 / 2)

安排好了唐陌他们粮草的事,苏平就将这事给了张典吏与江千户对接。

江千户将粮草运到对岸,那边则由孙主簿派人接收,再转给田将军。

这场会议足足开了两个时辰,到了一更天,才散会。

好在卢婆子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苏平刚准备吃饭,就见孙家两兄弟携手走进了门。

见到两人,苏平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笑道:“你们怎么来了?”

孙大道:“苏大人,我们有件事想跟你说。”

苏平嗯了一声,巴巴地看着两人。

把两人看得都挺不好意思的,互相推了一会,孙二道:“苏大人,咱们不到对岸行不行?”

苏平没懂?

孙大道:“今日我们参加了张典吏主持的面试。”

每个人有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去的时候,外头已经排了好几些人了,他们俩一边等一边与大家聊天。

这才知道,来参加面试的,并不比他们差。

像举人、秀才,还是挺多的。

人家奔着的目标,也没他们两人那么大。

苏平奇怪道:“两位大哥,先前心理职务是什么?”

这话把两人问了个大红脸。

苏平继续道:“咱们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而且能安排的肯定给你们安排,毕竟你们身份在那儿摆着,能力肯定不会差。”

这话说得两人差点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孙大还是突突了出来,两人想着过江后,在乌木或者西桐当个县令什么的。

毕竟两人是举人出身,父亲又是知府,打小耳濡目染的,肯定不比常人差,再加上两人在京都待过两年,不知不觉的便有点儿眼高于顶的意思了。

而且苏平这个县令只不过秀才出身,他都能干到这份上,他们两人就更不用说了。

谁能想到,两人的这个参照物有点儿离谱。

直到来到了黄杨县,两人才知道,他们太想当然了。

昨天晚上又与孙夫人聊了聊,今日去参加面试的时候,与考生聊了一个来时辰,真正坐实了两人的井蛙身份。

苏平来之后,并未将两人介绍给张典吏。

张典吏和各位主面试官也不知道两人的具体身份,只看名字和年纪是举人,而且两人写的府城地址。

大家只当他们是安乐郡里的举人,听说了这边招官吏的事,特意过来报名的。

这些日子,来这边求职的还真不在少数,尤其是附近几个县城的举人、秀才,要么来求职做先生,要么想谋个一官半职。

举人的身份,在朝廷都能谋个县令当当了,更何况黄杨县这里。

是以,来的还真是不少,他们身份、手续齐全,也不似流民那样需要在外头等一个月才能放行。

于是,张典吏就简单问了两人几个人问题。

像五谷这样的识别已经是小儿科了,张典吏都没往这上面问,直接问了孙大农经里的一段,关于如何种植小麦。

孙大还真看过农经,答得倒是挺贴切,可一些关键词,他其实不太理解是做什么。

张典吏也是损人,拿了个蚂蝗给他。

孙大:“……”

孙二这里更绝,朱老爷子拿了苏平他们新做的一个农具,问他这东西是做什么的,如何用?

为啥?

因为这两货,与人聊天之后,发现往商贾这方面的职位接触吧,他们是一点经验都没,好在家里他爹在院子里种过粮。

两人就往农业部混,谁知道,人家是实打实的出问题考你。

苏平听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你们是一个问题没答出来?”

孙大有点挽尊地开口,“背书方面我们都会。”

实际问题,他们是真没接触过,就算是接触过,也是简单的农具,谁能想到弄个最新款,他们别说认识了,听都没听说过。

苏平好奇道:“什么样的农具啊?”

孙二比划了一会,苏平道:“收割机?”

手动收割机。

他们这边起家的就是农具,后来苏平鼓励大家,有什么想法自己搞。

再加上两次技能大赛之后,每个月各大场子里,都会有小发明展出,大家只要有什么新的想法,就可以自己做出来。

前阵子,还有人弄出了洗碗机。

虽然是手动,不过用起来确实还不错,还真是那么回来,就是有点儿费碗。

于是,那孩子又回去继续改造了,争取洗得干净不费碗。

虽然是件不太完美的发明,但苏平还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让报纸登了他的小发明,又奖励了五两银子。

还在年底评选的积分上加了三十分。

这一下子,刺激了更多的人,像这种收割机,就是大家群策群力,新搞出来的,刚好赶上了收麦子。

于是,今年他们就用的这个,还真别说,收割速度非常快,一个人一亩地分分钟的事儿。

孙二一言难尽道:“妹夫啊,说真的,我感觉我们俩在你这儿连个孩童都不如。”

苏平道:“别丧气,谁都是从一无所知过来的,你们要是没打算好,就在黄杨县先生活一段时间,要是不嫌弃就先跟着我,或者到县学里先当个先生,你们这种举人先生,我们是相当欢迎的,而且你们还在京都读过书,是见过大世界的人,我们的学生更喜欢你们这样的。”

两人一琢磨,一个劲点头,“行,我们就先去县学做一段时间的先生,没课的时候就过来找你,跟着你学习东西。”

苏平笑道:“行!要是我不在,你们也可以去找张典吏,他那边事情更多,能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孙大、孙二满意地走了。

结果,苏平饭吃了一半,孙知宁又偷偷摸摸过来了。

苏平苦笑道:“你们一家人这是怎么了?”

孙知宁道:“我大哥二哥找你什么事?是不是像你诉苦了。”

苏平道:“倒没有诉苦,就是来了黄杨县吧,把破了他们过去二十多年的禁固,这会儿有点接受无能。”

想到孙大说,蚂蝗的时候,苏平差点没憋住。

看他怕的都起鸡皮疙瘩了。

孙知宁也挺无奈,“在我爹没考中举人之前,我们家一直都在村里生活,我出生那年,我爹刚好中了举人,我爹就觉得,是我的到来给他带来了福气。”

第二年,孙知府又一举中了进士,名次还挺靠前,庶吉士考试也是顺顺当当。

三个孩子里,自然更看中女儿。

两个儿子出生之后,他已经是秀才了,不过考了两次都未能中举,直到第三次女儿出生时,才成功上岸。

家里老人都说,孙知府生了个好女儿。

而且女儿的福气比两个儿子要大的多,自己一出生,就带着全家蒸蒸日上。

事实也是如此,孙知宁读书学习,比两个哥哥要有天分不是一星半点。

为人处事也更胜一筹。

可惜她是个女孩儿,孙知府也经常为这事惋惜。

所以,孙知府对于两个儿子的期盼远没对女儿的高。

这也就是为啥苏平与孙知宁初见的时候,小姑娘都十六了,还没有议亲的原因。

苏平明白。

孙知宁道:“我是想说,我自己的哥哥什么样,我清楚,他们要是提出什么为难的要求,你别胡乱答应,我爹知道自家儿子什么样儿,你不用看他的面子。”

苏平道:“没有啊,你看咱们县里的这次招聘像是有走后门的吗?”

这把孙知宁给堵得哑口无言,愣愣地摇了摇头。

“放心吧,他们没提什么过分的要求,说是先去县学做一段时间的先生,试应一下这边的生活,以后再做打算。”

孙知宁嗯了一声,见他的菜已经不热了,准备帮他热一下。

苏平忙拉过碗,用力扒了几口,“没事儿,天气这么热。”

他明日得跟卢婆子说一声,别给他准备饭了,他完全可以去食堂吃,又新鲜又好吃,热在碗里的菜简直一言难尽。

苏平见时间不早了,把孙知宁先给送了回去,这才折了回来。

刚到县衙门口,就见贾耀春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大人,有急报。”

苏平拿着信急步回到小院,拆开一看,倒吸了口凉气。

信是文大人差人送来的。

南王败了。

朝廷彻底没了,杨家大老爷选了日子在六月二十三正式称帝。

苏平算算时间,还有十天不到。

不过后头还有内容,苏平继续往后看,倒吸了口凉气,原先跟随六皇子的,三皇子的,还有南王的那些,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勤王除奸。

好家伙,天下众人蠢蠢欲动。

什么南上北下,东进西退等等,一个个都开始往京都出发。

苏平这会儿,突然明白了,唐陌为啥要去打章国,怕是锦王早就得到了消息,这会儿进京除奸去了。

甚至还有传言,说是谁除了杨家,便是这天下的新主人。

苏平将信又看了两遍。

文大人告诉他,这段时间可能他们这边也会不太平,让他们做好准备,除了给他信件之后,各府城他都差人送了信。

苏平仔细翻了翻地图,黄杨县这个地方地处西北,若真有人从他这儿借道,除了锦王和不久前自立的那位陈王之外,貌似极少有人从他这儿过的。

苏平倒是不怕,不过岩北那边却有一半的地形都是——

不对,苏平又仔细看了看,他习惯性的盯着陆路,可若是水路的话,典江是重要的水域,尤其是沙柳县和安乐郡那可是西北最大的码头。

苏平吸了口气道:“备马,咱们出城去。”

唐陌这会走了,只留了江千户一支人马在这里,若对方打着进京勤王的晃子,来这儿攻西桐和乌木,他还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最新小说: 江湖咸鱼日常 惊!帝国花孔雀竟然开屏了 娇养他的小玫瑰 妖界老祖靠劫色活命 吴府的那个妾 合约美人[穿书] 只想当备胎也不容易[快穿] 八零年代之鹏程万里 你能不能抱我一下 伪替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