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10
苏平原先还有一个想法。
实行一夫一妻制,去他妈的通房小妾等等,尤其是被那一群老家伙逼着让他生儿子,好像生不出儿子就是犯罪一样,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不过跟孙知宁一说,对方建议他,先别提这个,怎么说呢?
若是大家生活好了,谁会乐意去给人家当小妾,能去当通房、小妾的,大部分都因为太穷了,不想过穷日子的。
还有的是家里实在太穷,便把女儿卖了换钱的。
就像黄杨县自打苏平来之后,哪家有小妾的?
像史员外他们几个,也渐渐的把家里通房、小妾给遣散了。
就连西桐和乌木那两边,在妇幼办的宣传下,也慢慢秉弃了这种恶习。
原先还有许多有钱人家,在儿子满十三四之后,便在屋里塞了通房丫头,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手里都有钱了,甚至苏平开设了女学、女官。
许多女孩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明明可以靠自己,为啥要靠男人?
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靠不住,更别说一个陌生人了。
所以说,女孩们都不乐意去当丫头、通房了,你就是想找也找不到。
为今之计,就是全面鼓励女孩读书,再想方设法的,增加女孩工作的机会,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杜绝了这样的事情。
苏平给她点了个赞。
而后在孙知宁说话的时候,搂住她的脑袋叭叽一声。
孙知宁:“……”
不料糖豆瞧见了,立马凑过来,也搂住孙知宁的脑袋叭叽一声。
苏平把自己的脑袋凑过来,小丫头用胖手推开,“不要,你不香。”
苏平当天晚上,洗了个花瓣澡,又擦了面脂,甚至还将头发给熏了熏,把脑袋伸到闺女面前,“闻闻,你爹地香不香?”
糖豆用力吸了几下鼻子,而后点点头,“香!”
“那你亲亲我。”
糖豆揪着他的耳朵,非常敷衍地在他脸上叭叽了一下。
苏平开开心心地搂住他家大胖闺女的脑袋叭叽了好几口,结果,由于胡子的原因,把小丫头给扎哭了。
孙知宁抱着孩子亲了两下,孩子才被哄好,可怜巴巴地看着母亲,“娘!呜!爹爹坏。”
苏平挺委屈,突然想到被大家都嫌弃的苏明远。
嗯,他爹其实也挺没落的。
明日带孩子去看看他。
现在还和以前一样,五日一次早会。
苏平昨日抛出的几个点,让大家吵翻了天。
先不说女孩读书,女子为官这事,就说他所说的,以后增加一个百姓代表,由百姓自己推举,有什么事情,再由他们向上头反应。
不管上头答应不答应,他们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甚至有些官员做不好的地方,他们也可以监督并且提同异议,对方不改的,还能向上一级再反应。
类似乎于人大代表和纪监委的工作。
现在也算是言官的一种,但是绝对不能像齐大人这样的言官,你特么百姓的事情不管,你管领导生孩子,这算个的言官。
文大人和曾大人他们几人一起喝茶时,一说起这个,忍不住直乐,“他这是和齐大人扛上了。”
温大人笑道:“谁叫齐大人带头给人家开展什么不生儿子无人继承皇位的想法。”
“还带头上折子说什么让人家选妃充盈后宫。”
与苏平认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在坐的众人都知道,那丫的对女人天生免疫,跟谁处着处着都能处成兄弟。
他去苏平家吃过饭,夫妻两人处得跟兄弟似的。
还没他看起来跟唐陌腻歪。
此话一出,唐陌立马瞪眼,“扯我做什么?”
温大人道:“别生气,就是打上比方,感觉他和任何人都能处得来,但是在私生活上面,却分得极清楚。”
妇幼办的没事就拿个扩音喇叭,到处宣传人人平等,一夫一妻什么的,结果齐大人一上来,就让人纳妾生儿子。
苏平没当场抽他就不错了,结果还来个死谏。
曾大人看向张典吏道:“小张你和小孙和圣上在一起的时间最久,他这么宣传男女平等,男孩女孩都一样,若是将来真有那么一日,还真要将皇位传给糖豆不成?”
张典吏将嘴里的菜咽下去,笑道:“这不用问,你们几位心里肯定清楚。”
“说句不好听的,圣上原先身边连个使唤丫头都没有,能自己动手的绝对不让人代劳,而且一直鼓励女孩读书,若他真生了孩子,这皇位指不定是要传给糖豆的。”
孙主簿的想法与他一样。
有些事情上可以妥协,有些事情却必须坚持。
一群人边吃边聊天,唐陌道:“我倒感觉,他可能不会把皇位往下传。”
就苏平平时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估摸着,苏平可能会实行什么选举制,而不是世袭制。
就目前的六部而言,虽说延用前朝的制度,可平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大家还是在早会上解决。
不管是哪一部的人员,觉得不太对的,都可以举手反对,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实在比不了的,就按投票制来,与前头那些皇帝一锤定音,或者上级定方案的还是有许不一样的地方。
粗略看起来,模式差不多。
实际上,并不是你职位高,权利大就能决定了更多的东西。
在坐的一圈,大家在一起也差不多三年了,尤其是张典吏和孙主簿时间更久,对于这样的模式适应力好。
甚至可以说与黄杨县那会一点不差。
鲁大人道:“要照先前的方式来看,还真有这样的可能。”
曾大人道:“若真这样,可不太好办啊。”
这年头,理念与苏平想同的着实有点少。
谁还没有点私心,凭白无故的得了这么一个位置,就算是起初没有异心,到了后来,便越发的将这东西放不下了。
唐陌道:“我也就是个人感觉,以后怎么样再说吧,目前主要还是定都的事情。”
文大人道:“两方已经将方案交上来了,花销其实都差不多,利弊也都各有一些,不过我个人还是偏向西都这边,离黄杨县近,如今的黄杨县乃至于整个西岩省和岩北省都是整个国家最富裕的地方。”
也就他们这两省没有受到波及,别的地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所以,文大人不是太主张迁到北都去。
唐陌倒是无所谓,他的专业是打仗,张典吏道:“回头让人把数据作出来,贴出去让大家决定,毕竟这事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曾大人笑而不语。
果然什么事情都是习惯,就像张典吏和孙主簿这样,有什么决定,事先想到的是公示出去,长此以往,像黄杨县那样的经营模式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这样的模式,曾大人不可否认,许多东西更能让百姓受到实惠。
迁都的公示贴出去之后,大家讨论了几日,在下次早会的时候,终于有了结果,各方面数据进行比对后,最后决定定都西都。
距离黄杨县不过两三天的路程,与盐池的更是有一条近路好走。
反而更好掌控,再加上西桐和乌木这边,有大量的产业,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确实比破烂不堪的北都更有优势。
定都一事一定。
朝廷就忙着推行各种政策。
如今天下大定,大家一连开了两天的早会之后,决定再贴出公示,看百姓是否乐意回流。
同时,建立了一所农学院。
主要针对是考上童生乃至于秀才这样的学生。
待学习过后,可以直接发放证书什么的,最后再到各地的县衙任职,属于农官的一种,同时还增设了好几种相应的官职。
都属于朝廷正式的官员。
林林总总,一转眼就到了年底。
西都也修缮的差不离了,文大人专程去问了寺里的大师,四月和五月分别有两个好日子可以登基。
苏平:“……”
曾大人道:“圣上对于这样的日子不满意?”
苏平默了一会道:“也不是我矫情,若是真登基了,是不是想走都走不了,非得干到死才行?”
文大人道:“话不能这么说,历史上也有不少太上皇。”
苏平笑道:“要不,我直接太上皇得了。”
温大人吐血,“想啥呢?试试衣裳看合适不。”
苏平至今还不是很适应这样的生活,努力告诉自己,当个吉祥物,吉祥物,反正也没什么大事,就想着和以前一样就成。
尽管一直这么定位,但真正登基之后,生活方式与以前依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连每天带孩子玩儿,都忙得抽不出时间。
已经小半个月没和她爹一起看蚂蚁的糖豆,放学回来之后,可怜巴巴地问孙知宁,“娘,我爹什么时候就不忙了?”
孙知宁揉了揉她的脑袋,“一会我带你去看看他。”
糖豆乖巧地点点头,快速往嘴里扒啦饭,结果一旁的老嬷嬷笑盈盈地上前拉住她的手道:“公主,咱们吃饭可不能没了……”
这一下差点把碗给扒啦翻。
孙知宁刚要开口,就听老嬷嬷继续道:“娘娘,别怪老奴多嘴,咱们是公主,是皇氏,是万民的表率,自然要站在站样,坐有坐相,吃饭也得有规矩才成,公主先前刚来的时候,您说年纪小,现在已经三岁多了,有些习惯再不纠正就麻烦了。”
苏平进门的时候,刚好听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