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想用更多的财路让大唐的勋贵获利之后逐渐忽视农业上的税收。
商业提升后还能刺激制造业,也能让更多没有土地而流离失所的人有一个可以成为生活支撑的工作。
做这件事之前,杨凡最先要说服的人就是李世民
。
只有这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明白了剥削农民不是一个能让国家富强的政策之后才能继续自己的计划。
在李恪仍处于蒙圈的状态下,杨凡重新走回那间住了半个月已经出现味道的屋子。
第一次写奏折的杨凡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头只好求助于李恪。
这一开始,便是杨凡发自肺腑的话,李恪在一旁看着杨凡落笔。
从头至尾,两个人都没有任何的交流,一个写一个看,一个写一个想。
杨凡将商业对国家的好处都一一陈列在纸上,并且每一条都有详尽的解释,他希望这样可以让李世民正视商业。
这一写便是十几个时辰,从第一天早上写到了第三天的晚上。
杨凡疲惫的放下笔,看了看一旁的李恪问道:“什么感觉?”
“你的字不错。”李恪笑道:“你写的都是真的吗?”
“如果不是真的,我会写成奏折呈上去吗?你要是有时间就帮我递上去,我真的有些累了。”
说完杨凡便拖着沉重的身体朝着床的方向走了过去,将自己重重的摔在上面。
李恪看着杨凡留下的奏折,洋洋洒洒几十页,如果不是过于疲惫,也许他还会写下去。
从头看到尾的李恪觉得这份奏折
绝对是出于为了大唐考虑,不假思索的整理好奏折,叫醒自己的护卫,连夜朝着长安赶了过去。
皇子的特权让他能在宵禁之后还进出宫城,只是进入的方式不是很舒服,是被人用篮子吊上城墙。
之后又被夜间城防的官员送进了皇宫。
李恪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行事,他只是在杨凡的奏折中看见了一个无比辉煌的未来。
一个农无税还能平安祥和的大唐,为此就算因为这件事被人攻讦他也无所谓了,如果因为这样自己而死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的结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恪就开始幻想自己的结局,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像自己父亲或者兄长一样在大唐的建设上一展拳脚,但是作为李世民的儿子他始终有一颗不甘的心。
杨凡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能施展抱负却又不必再为后事担心的机会。
进了皇宫的他脚下生风,连后面的宫人都要跑着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敲开了李世民就寝的门,里面宫人通报后李世民睡眼朦胧的出现在李恪面前,以及披着纱衣的长孙皇后。
从未有过逾越的李恪第一次在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地点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这个时候他甚至不知道怎样开口。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