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惜岚要婉拒,兰晓英却合不拢嘴,拉着女儿上车:“这相遇便是有缘,小伙子普通话很标准啊,不是我们云浮人吧?”
说着就唠嗑上了,林惜岚被迫入内,关了车门,擡眸撞上了后视镜里赵雾的眼睛。
兰晓英这才注意到这“司机”,气度非凡,模样竟是比一表人才的汤升还要打眼许多。不等她询问,那驾驶座上的年轻人便转过了头,微微笑道:“兰校长好,我是困雀寨新来的第一书记,赵雾。”
相比汤升的热情高昂,他要从容许多,语气不疾不徐,礼貌却是滴水不漏。
兰晓英反应了过来,不禁惊呼:“原来是赵队长啊!”
汤升大笑,林惜岚头皮发麻,又听母亲夸张道:“虽然不在山里,但久闻大名,不愧是顶尖尖的人才!赵队长一来,寨里就大变样了!我老听惜岚念叨您呢!”
林惜岚:“……”
她的脸色有些僵硬,小幅度地深呼吸一口,正想要打断这愈发尴尬的客套话,下一秒却被赵雾截胡,他似笑非笑,“哦?原来林老师经常提起我吗?”
兰晓英自然满口称是,胡诌起例子,心中埋怨起女儿不懂事,竟不主动给新来的扶贫班子留个好印象。
“我们家惜岚在外面不怎么会说话,赵队长您多担待点,赶明儿我亲自下厨,一定要请几位吃顿便饭。”她飞快地下了决定,汤升连连摆手,“赵队长去就成了,我呀没有驻村那么辛苦,就算咯。”
他学着当地口音,把兰晓英逗笑,直招呼他一起来。
类似的约饭数不胜数,大多是绝不掺和的,汤升扫了眼驾驶座,眸光一动,竟当场应了下来:“那兰姨,我们得先说好,这就是我们和惜岚朋友之间的约定哦,不谈公事,就高兴吃一顿!”
“我叫您一声兰姨,您啊就叫我小汤就成!”他从副驾驶探身,和兰晓英聊得热络,车平稳地停在红绿灯前,林惜岚一路没怎么说话,被母亲推了推胳膊肘,才慢吞吞问出口:“赵队长什么时候有空?”
赵雾自然是很忙的,尤其山腰咖啡的事还没着落,林惜岚已经做好了无限拖延的准备,兰晓英却已经看起了日历,兴致勃勃问:“明天晚饭怎么样?今天新鲜菜都卖完了。”
汤升毫无异议,看向林惜岚时颇有些兴味盎然,赵雾皱了一下眉,很快又舒展下来,轻笑回:“那明天就要叨扰兰姨了。”
车轻车熟路地停在了路家住宅楼下,甬道内呼呼灌风,林惜岚帮母亲理了理戴在头顶的新帽子,道谢下了车。
赵雾和兰晓英道了别,人一走,汤升一直含笑的脸就平静了下来,意有所指地感慨:“林老师倒是个孝顺女儿……”
然而赵雾没空搭理他,转个弯把他扔到了下个路口,径直去了当地新建的工业园区。
爬楼间,兰晓英也在感慨:“那小汤是哪个单位的?怎么什么都没听你说过,哎哟,这小伙子真是够热情的。”
林惜岚果断地绝了她的念头:“人家有女朋友的。”
“……唉我就知道,这种男人哪能剩下来呀!”她颇为遗憾,看女儿的目光难得的带上几分恨铁不成钢,“你这眼光未免也太挑剔了。”
换做之前,兰晓英说归说,并不觉得眼光高是什么坏事,但这会儿见了几个好儿郎,对上林惜岚完全不为所动的态度,不免心生疑窦,更加拿不准女儿眼光了。
林惜岚只觉得她瞎操心,低着头回消息,转身进了房间,扬起手机,强调道:“汤升女朋友找我了!”
给她发消息的是文璃,上次的采访如在眼前,结束后两人继续就撰稿保持着联络,常有来往。
文璃的效率极高,社内对她这回的选题也很是重视,在正式发刊前给了公众号头版推送,算作一次预热。
这篇推文没有遮掩林惜岚的信息,明晃晃地点出了她的教育背景,只有村小的学生一一用了化名。
这是文璃和林惜岚商量过的处理,既然接受了露脸采访,再遮遮掩掩就没有多少意思了,索性利用了这名校加成,为热度再添一把薪火。
那是一篇很有噱头的对谈稿,比起视频录制时介绍村小全貌,这一文章的中心视角则是放在了新来的京大支教老师身上——林惜岚滑动着屏幕,不比其他读者更早一分钟地读到了这篇新推送。
出乎她意料的,文璃竟然还翻出了她在校时发表的文章,不断穿插引用,宛若并行的另一条隐晦暗线,将文采和冲突渲染至极致,让人不禁扼腕长叹。
林惜岚从未想过自己那篇题为《出山记》的短篇会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
文璃确实是极会调动人情绪的撰稿者,她的笔触和林惜岚风格完全不同,事实不过是她的素材库,所有的一切都要为她所表达的主题与情绪服务。
为数不多的几张配图里,林惜岚露出侧颜,半蹲抚摸那瘦小女童脑袋的场景被定格,表达的主题却如此悲观。
[小朋友,你有梦想吗?]
[梦想是什么?]
[梦想就是,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不知道。]
文璃的问题对困雀寨的儿童来说无疑是艰涩的,她们并不能切实地领悟这问题的含义,但还是在这一过程中感到了莫大的羞耻,而这一问题,也成为点燃《出山记》的引线。
林惜岚沉默地阅读完,坐在窗台前吹起了冷风。
小姨问她怎么还不进去,她敷衍地点点头,心生烦躁地长呼出一口气。
文璃给她发了新消息,问她文章有没有什么不妥。
阅读量还在持续攀升,这是公众号疯狂兴起的几年,无数媒体对这一流量虎视眈眈,尤其小报社,更是迫切地期待着爆文的产出。
林惜岚质问的话收回了嘴,然而文璃却直接给她拨来了电话。
她赶完了稿,这会儿兴致高涨,林惜岚问她怎么找到自己那篇文章的。
《出山记》是她刚入京大那会儿写的随笔,只在校园日报上刊载过一次,之后她接连执笔过数篇新闻稿,相比之下,这初入京城的纪实文学尝试可以说微不足道,毫无水花。
林惜岚也从未将那一经历写入过简历。
“我以前也不知道。”文璃坦率地承认了,又笑道,“这事儿还得多亏了赵学长,本来我毫无灵感,写得寡淡无奇,还是上回吃饭的时候听他提起留蝴这么个苗名,我顺藤摸瓜,竟然真给找着了你发的那篇文!”
“说起来,真的有这么个人吗,什么时候我能见见?”她对这一主角很是好奇,林惜岚却不给面子,“你不求证就发布?”
文璃扑哧一笑:“这不是你写得太真了,我还是很信任你的。”
“而且我也只是引用举例,又没有说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她找补起来,随后又从善如流地和林惜岚道歉,“没提前和你说确实是我不对,但想着这篇都刊登过,你肯定没意见——我和主编谈好了,之后也会结稿费给你。”
要是真的完全没问题,文璃就不会如今才说了。
窗台的寒风冰沁,兰晓英从客厅里拉开了阳台的门,让她赶紧进来别吹着凉了。
林惜岚挂断了通话,路驰上完晚自习回来要吃夜宵,小姨夫端了碗面条和水果上桌,招呼着几人都来吃点。
兰晓英最近胃口很差,没靠近餐桌,坐在沙发眯着眼睛用手指点起了手机。
暖黄色的吊顶灯暖融和睦,电视机播着没人认真看的肥皂剧,不算大的客厅填塞着角色对话,林惜岚衣角冰凉地从阳台进屋,好似打破了某层结界。
她放空许久,忽地问:“妈,你还记得金婷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