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都市 > 仗剑行 > 第469章

第469章(2 / 2)

——————

云垂阴沉,雾色朦胧中的长安城尚未苏醒。

昨日一场倾盆大雨已有初冬前的冷冽寒意,但眼下还不到烧炭取暖的时候,经历岁月的老人们与持家有道的妇人们都清楚,再过几日还会有一阵子热死人的秋老虎。

街道上人影稀疏,行色匆匆,一身青袍官服的程青衣面色疲惫,缓步走在回府的路上。瞻云街那座昔日风光的尚书府人去楼空,朝廷倒是不小气,给她这个无家可归的翰林院小学士安排了一处僻静宅院。两进的小宅院大是不大,僻静是真僻静,位于一条老街的最尾巴上,平日里门前连只鸟雀都见不到。

这座无人问津的宅院倒是很符合主人如今的处境,由于女帝陛下大力推行新政,本该官升三级都不足以为奇的程学士,却依旧独自坐在翰林院那间偏屋的冷板凳上。而那个名叫徐士行的年轻人,只是因为一场名动京城的讲武,便成了时下庙堂里最炙手可热的新贵。但浸淫宦海多年的官老爷们都是精明的老狐貍,巴结那个年轻人归巴结,尺度却拿捏的非常到位,既没有显得太过趋炎附势,也没有刻意避嫌。

两者相较之下,程青衣就更显得孤立无援,好在还有个沉醉不醒的斗酒先生作陪,不至于太过凄惨。

私下里,群臣谈及这二人,大抵用一句话就足以概括,“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对师徒,简直一个德行。”

越往街道深处走,越发冷清,程青衣擡头望了一眼微微灰白的天色,离天亮还有半个时辰,今日有朝会,这个时候宫门外约莫已经挤满了等着上朝的文武百官。听说西北那边要打仗了,不知辍朝已久的卢先生今日会不会去朝会,若他没去想必大殿上仍是一如既往的和气场景。

六部尚书才“荣归故里”,西北便起战事,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程青衣脚下一顿,腹中空空如也的感觉令她不由皱了皱眉头,有些后悔方才路过一家馄饨店时没进去吃上一碗。她已经记不得上一顿饭是什么时候吃的,对于一个曾是修道之人而言实在算不得大事,但入了俗尘,染上了烟火气,就再难免俗。

犹豫间,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车声从身后传来,她转身望去,那辆马车极为眼熟,是武陵郡主府的马车。

马车慢悠悠停在她跟前,车内没人出声,只是从车帘后伸出一只纤细手臂,挑起了车帘,半晌没等到程青衣上车,车内才响起一个女子的轻柔嗓音:“还需本郡主亲自请你上车不成?”

程青衣没再迟疑,钻进车厢内,就见姜孙信一人独坐。

车夫是个外貌极为寻常的中年男子,看似漫不经心的模样,做事却很是小心谨慎,他放下厚重车帘,朝四下张望了一眼,这才调转马车朝街道外缓缓驶去。

程青衣不关心将去何方,倚着车壁半阖双目,似在享受马车轻微颠簸带来的朦胧困意。

姜孙信一面点燃手边的香炉,一面缓缓道:“你若总是这般挑灯夜读,伤眼又伤身,当心病倒了,朝堂就真的是他人的天下了。”

程青衣轻擡眼皮,淡然道:“陛下命我撰修前朝孤本典籍,光史料便堆积如山,我若稍有懈怠,岂不是要把大半辈子都耗进去,朝堂是谁人的天下有何重要?”

瞧出程青衣眉宇间隐约露出的怒意,姜孙信轻笑道:“程道长,如今的你一点都不像一个修道之人。”

程青衣有一瞬的恍惚,而后长长叹了口气,颇有感慨道:“我也是如今才懂,为何修道之人要上山,山下有太多俗尘容易使道心动摇。”她看向姜孙信,“郡主倒是我所见之人中,心境最为坚忍的一个。”

姜孙信笑容古怪,“坚忍?这忍,所谓何意?”

程青衣别过目光,没再言语。

姜孙信抿嘴偷笑,看来咱们的程道长也并非表面上那般耿直迟钝嘛,心里其实如明镜一般明白的很。

马车停在一栋雅致小楼前,为二人引路的只有掌柜一人,从头到尾除却待客必须,没有半句多余的言语。将二人领到雅间,掌柜便径自离去。

屋内那方造工精致的楠木桌上,摆有几样可口的早膳吃食,姜孙信没有急着招呼程青衣入座,而是不急不缓道:“接下来我要与你说的事关乎重大,关系到长安城,乃至整个商歌,你若想听便坐下来边吃边聊,你若不想听,也可以坐下来陪我吃完再走。”

程青衣沉默了片刻,道:“你究竟想说什么?”

“武陵王府与礼部尚书在交情上算是有些沾亲带故,我若去求求情,说不准真能说动。”

走到窗台边的姜孙信回过身,微微一笑。

“反正都是坐冷板凳,不如去坐一坐礼部的那张,如何,青衣道长?”

窗外天色忽然骤暗,不闻雷鸣。

这场秋雨,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来的更为凶猛。

最新小说: 江湖咸鱼日常 惊!帝国花孔雀竟然开屏了 娇养他的小玫瑰 妖界老祖靠劫色活命 吴府的那个妾 合约美人[穿书] 只想当备胎也不容易[快穿] 八零年代之鹏程万里 你能不能抱我一下 伪替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