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6(2 / 2)

再与来拉货的商队谈一谈,反而又做出了几个新花样。

后来每月一次的员工大会,他还鼓励大家创新,若是有人有什么想法,说不出来可以做出来,到时候交到张典吏那里,要是能被选上,还会给你专利费用。

苏平感觉张典吏的木工场如今搞得有声有色,根本不需要他再掺合了。

孙主簿那边更不用说了,他负责的是基建,苏平一个外行更插不上手了,孙主簿与杨老二倒是合作越来越密切。

上次苏平一提醒,再找了一些资料,目前几人已经弄出了土水泥。

再加上铁匠那边炼出来的合金,已经运用到了建筑方面,待把百姓的房子都建好之后,县里的舞台就会用这种法子建。

苏平觉得大家成长的都很快。

哪里需要他再提点。

张典吏和孙主簿两人突然就被夸了,一个个都不好意思地吸了口面。

苏平道:“嫂子这边才刚开始,有许多事情她们也不懂,所以,我多给点建议也是应该的,对了两位大人,回家后可别藏私啊,嫂子他们都因为家庭原因读书不多,报纸上的文章需要两位多指点指点呢。”

“就是,我问你你可不能说累得眼皮睁不开了。”

孙太太大咧咧地用手肘碰了一下孙主簿。

孙主簿苦笑道:“我是真的挺累的嘛!”

以前在这个位置上混了十来年二十年,基本上都是混着日子过的,唯一忙碌的就是向朝廷要粮过年。

这还不是他的主要工作。

清清闲闲混吃等死,谁知道苏平来了之后,工作一件接一件。

说实话他除了负责砖瓦、基建这块,整个县的水利也划在他名下,无它前面的水渠就是他带人修的。

孙主簿在这一年多内,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

妇幼办的八个人都是特别能干的。

苏平提出办报纸之后,大家没事就琢磨着该怎么写?

后来开了个小会,最后决定先给每个场子里写一篇,这就把本期的报纸给占完了。

孙娘子道:“那这谁放前头,谁放后头?”

众人:“……”

最后还是孙太太敲着桌子道:“那就按创办的时间写吧,最先办起来的木工场,也是目前最赚钱的。”

于是,大家开始分头行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

一时间热闹非凡,到了正月十二,几篇文章都过了二稿,孙太太拿着整理好的文章来找苏平,让他给撑撑眼。

苏平道:“我瞧着还行,看能不能再加一篇关于元宵节的,因为咱们今年会有社火。”

各乡镇的百姓已经准备起来了。

孙太太道:“这么一来,就赶不到正月十五了。”

苏平一拍脑门,不好意思道:“都是我不好,把时间给忽略了,那第一期就先这样出吧,但是记得头版头条将咱们办报的初衷,还有以后接下来要大家投稿的信息一并发出去。”

孙太太乐哈哈地带着稿件走了。

在规划版面方面,晚上拖着孙主簿和张典吏硬是让两人帮忙,直到快天亮了才把头一份报纸整理好。

孙太太领着妇幼办几人,开始奋力抄写。

不过因为字迹不一样,文章抄得也是不那么整齐,直到正月十六,第一份报纸才发到百姓手里,数量也才堪堪130份。

孙太太顶着黑眼圈,有气无力地坐在苏平对面:“大人,这样不行啊。”

出一份报纸,她们得报废好些天,要是真办起来,以后别的事情都别做了,磨人不说,光是抄写方面,就很费力。

就这她还找了县学的许先生,让他发动学生抄了起来。

这才凑够了130份,否则光是她们几个,就是抄十天半个月,也不定能抄这些。

苏平是真没想到,她们字写得不好看不说,速度也是超级慢。

看来这年头让小姑娘读书,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安慰道:“嫂子别担心,我已经找了书肆的掌柜,让他帮咱们弄一套活字印刷了,大概二月底能回来,前几期你们就辛苦一些。”

孙太太一想,二月底也不远了,他们这报纸目前是半个月一期,倒是能挺得过来。

孙太太回去后,又与大家开了个小会,决定再招两个人。

公示贴出去,但报名的人数却不多。

张太太跟张典吏吐槽,“我一直以为咱们这边,读书的姑娘也是有的,可谁能想到,说一个写文章画插画的,愣是没人敢报名。”

张典吏道:“你别着急,再等等,其实大人说得对,你们可以与县学那边寻求帮助,毕竟许先生他们个个都挺有门道的。”

张太太嗔怪地瞥了他一眼,“许先生和张先生每日忙得不可开交,你是不知道,他们每晚都得安排学生给百姓讲学。”

先前还只是这些工人跟着学。

后来苏平一琢磨,这年头的人到了晚上就没什么事了。

有人为了省油灯钱,晚上都早早上床睡觉,于是,便有了晚饭后扫盲班。

扫盲班学的虽然与学堂教得不一样,但也不得教他们仁义德道,礼仪廉耻,再加上人数众多,县学的学生都有些不够用了。

你找一两次可以,次次都找,对方心里肯定也有怨言吧。

张典吏想到自己跟孙主簿被抓着编了一晚上报的事,心头颤了颤。

在妇幼办着急招不到可心人员的时候,孙知宁和胡娟两人坐着马车晃晃悠悠地过来了。

年前在孙知府那儿孙知宁那么一问,苏平也没当真。

自然他说的都是真话,能写会画的人才,他是真需要……

现在瞧着两个目光炯炯,满脸期待的小姑娘,苏平一时语塞。

孙知宁见他好一会没回应,有些心虚地开口,“苏大人该不会是反悔了吧?”

苏平稳了下神道:“这倒没有,只是有些意思,两位姑娘能来咱们妇幼办,那真是三生有幸,蓬碧生辉。”

孙知宁:“……”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胡娟道:“大人,咱们俩真能去吗?”

苏平笑道:“你们先别急,先休息会,两位嫂子应该马上就来了,一会她们有什么问题,你们只管答便是了。”

苏平是感觉没什么问题。

孙知宁与他也通信大半年了,小姑娘的文笔他是信得过的。

且学识渊博,若她能来,想来报纸上的文章就不愁了,胡娟和孙知宁是好友,她这水平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甚至,苏平私心里觉得,年纪小的胡娟更稳妥些。

孙太太和张太太不一会就过来了。

见到两人齐齐一愣,随后均在心里哀叹了一声,她们都快忙死了,结果,苏平又给她们找了陪同的活儿。

孙太太磨磨牙,把这两尊大佛送走,一定好好与苏平说道说道。

在孙太太幽怨地各种不甘时,孙知宁开口了,“两位嫂子好,我与胡妹妹是来应征咱们妇幼办的。”

孙太太没听清楚,看了一眼张太太。

孙知宁接着道:“咱们听说翻过年,你们就开始公示招人了,本来想早些过来的,不过家里事情有点多,便拖到了这个时候,不知道咱们还有机会吗?咱们妇幼办还需要人吗?”

孙太太这次听懂了,和张太太再次对视一眼,纷纷激动道:“要的,要的!”

“哎呀,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两人差点激动哭了。

也不出题,也不问东问西,直接将两人给领走了。

苏平寻思着要不要过去瞧瞧,就见张典吏走了进来,“大人,许木匠改造后的织布机打造成了,你过去瞧一瞧。”

苏平只得跟了过去。

先前孙太太问她是不是要做成衣铺和纺织坊,苏平告诉她不急。

其实是上次与许木匠聊过之后,许木匠他们正在改造织布机,老式的织布机速度太慢,且声音太大。

他们就想改造的能否轻便快速一些……

许木匠经过三四个月的改造,这会总算出来了。

苏平过去时,许木匠找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正在试机器。

苏平是啥也不懂,纯粹是外行,站在旁边听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不过妇人的反馈他基本也是能听懂的。

大概意思,与老式的差不多,不过能挂的线更多一些,要是两人合作,比老式的速度就快了不少。

许木匠道:“行,明白了,谢谢。”

苏平道:“那这算成功了吗?”

许木匠苦笑道:“主要是没见过别的,翻来覆去还是离不开这些东西。”

苏平咂咂嘴,还真巧,他也没见过别的纺织机。

倒是见过缝纫机,不过那东西他感觉就目前的水平,若是没有图纸根本做不出来。

苏平与许木匠他们又聊了一会,最后决定这东西先做二十台,然后他再通过朋友,寻找织布机的图纸。

不过这事他没抱多大的希望。

苏平晚饭去食堂量,刚巧碰到孙太太她们一伙人。

孙知宁和胡娟也在其中,看起来两人适应的极好,与妇幼办众人坐在一桌,有说有笑的,吃过饭苏平才知道,孙太太把住处都给两人安排好了。

就住在县衙先前孙知府住的那个院子。

孙太太和张太太帮忙张罗屋子时,孙太太嘴快,问道:“先前瞧着与两位姑娘一道来的许姑娘,这次怎么没一起来?”

悲剧,啊啊啊,实在不会写感情戏~~~女主来了,不知道怎么在一起了,吐血~~~

最新小说: 江湖咸鱼日常 惊!帝国花孔雀竟然开屏了 娇养他的小玫瑰 妖界老祖靠劫色活命 吴府的那个妾 合约美人[穿书] 只想当备胎也不容易[快穿] 八零年代之鹏程万里 你能不能抱我一下 伪替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