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35(1 / 2)

133-135

关于西桐被灭一事,苏平还是找唐陌问了一下。

双方离得并不远,只要跨过了典江就到了对方的地头,自然双方离典江边上还有一定的距离,黄杨县到典江边上起码得十几里二十里地。

南平刚好在这段距离的中间,若对方真打过来,还是有时间拉开战线的。

西桐苏平没去过,不过听说那边离典江更远一些,超过了五十里地。

不过典江边上倒是有一两个小村子,是以打渔为生的渔民,平日里双方要是来往,倒是渔船可以送行。

唐陌这边消息更全面一些。

西桐本就是章国的附属国,每年上贡都是按季缴的,说白了是上贡,其实比起他们的税收还要多。

比如:一亩地能产三百斤,起码有一百斤上贡给了章国。

另外二百斤还有五十斤要上缴西桐国,自然这只是情况好的时候才有三百斤,一般像西桐那边还不如黄杨县,连二百都没有。

但是上贡依旧是一百。

如果不按时缴贡,章国就会大军压境,西桐才多大,比起安乐郡差不了多少,章国却是比北向还要大不少,人口也比北向多了三分之一。

这些人一直让西桐试探北向。

是以,西桐才会每年时不时向北向百姓抢一波。

谁知道这两年黄杨县富裕了起来,也不知道从哪弄了厉害的武器,他们想打劫都不敢过来,西桐又将目光盯上了另一个邻居。

对方一向也是欺软怕硬,两人半斤八两。

这不之间摩擦不断,章国也是趁着他们双方打起来,借着从中调停之际,将双方一网打尽了,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如今两国都改了名。

西桐郡、乌木府。

不过章国一向对俘奴没好脸色,几乎是将两郡百姓当奴隶使唤的,就连原先的王室男子充军,女子为娼。

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唐陌道:“这些人是我让人睁一只眼闭一只放进来的。”

“你不是常说什么人口福利吗?他们过来了,又是对章国有恨的……”

待人多之后,他再征一波兵。

苏平默默看了他一眼,“将军,我有没有说过,你看着挺老实的一孩子,没想到还是个腹黑。”

唐陌不接他的调侃,笑道:“这段时间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逃过来,水止西桐,应该还有乌木。”

总之,有流民是好事。

天下越乱,他的机会也越大。

苏平点头,“其实收留他们也不是问题,只不过人若是多了的话,粮食还真不够了,现在就算是向朝廷要粮也要不到了吧。”

他原先打算着,守好城门,只要他们打不进来,自给自足绝对没问题。

现在流民都往这边跑,他就是再多的粮食也不够吃的。

孙知府还告诉他们一个消息,如今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好像两个邻省一个是三皇子的人在做巡抚,另一个是六皇子的。

双方之间不止小摩擦不断,更可怕的是以前有什么商贸来往,如今也直接终断了。

不过这对于像苏家这样的商务来说倒是件好事。

因为双方都有需要的东西,只能通过这样的第三方来买了。

苏平这边生意不好了,但他爹却借机发了一笔横财。

不过还有一个不容乐观的情况,朝廷混乱,下头的山贼、水匪之类的,倒是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也就是他们这边有驻军,再加上二虎山寨已经自投罗网,他们这边才没出现剿匪的情况。

苏平在唐陌这儿待到天快黑了才起身离开。

不过在上马之前,他突然又道:“将军,过几日您能派一队人马去省城接应一下张先生他们吗?”

县学的学生今年是铆足了劲来考乡试的。

谁知道,中途出了这样的差子。

唐陌道:“乡试放榜应该在月底了吧,那我让小宋二十五出发。”

苏平算了一下,还有五天时间,笑道:“明日我让大个把银票送过来。”

唐陌无语道:“就你事多。”

前几日让宋将军陪着文氏去一趟小龙庙,苏平还送了两箱的袖箭。

这次去得更远,应该能送更好的东西吧。

宋将军一行人暗戳戳地打赌这次送什么好东西,结果,苏平差人送来了一批羽绒服,说是最近唐陌新增了人手,让大家有备无患。

给宋将军拿了二百两银子,算是这次出行的费用。

宋将军一脸纠结地收了银票,望着张典吏道:“你们大人不按常理出牌呀。”

张典吏不明所以,摸了下日渐稀少的头发,有点茫然地擡头。

宋将军道:“上次让我去给苏太太保驾护行,送了两箱的袖箱,这次怎么就只有二百两银子呀,咱们这次出门可是更远呢。”

张典吏笑着朝他勾勾手。

宋将军往前凑了凑,张典吏道:“我们大人正在研究一种说是叫什么手枪的玩意儿,待成功了到时候给你们这些百户以上的每人配上两把。”

手枪?

宋将军没听过。

张典吏只见苏平画的图纸,所以,苏平昨日过来除了和唐陌说流民一事之外,还要重开铝矿,铁和铜杨大人和王大人那儿能提供。

若是要制造更多的武器,那就必须把矿再开起来。

刚好西桐那几位也逃了过来,人手他就不担心了,但是安全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是以想让唐陌派人过去。

唐陌已经有了人选。

宋将军心头突突地,“不会是让我去吧?”

张典吏摇头,这事他就不知道了,不过想了想道:“应该不是将军,你得去省城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咱们这边可耽搁不得。”

苏平的意思,武器这种东西越多越好。

升级版本也是越高越好,袖箭、火炮、弓弩等等,只要好用又实在的东西,肯定得多制造一些,以备无患。

目前来说,他们手里共有二十架火炮,要是真打起来,他感觉远远不够,因为城防拉得太长,总会有漏洞的。

火炮尽量再多一些。

不过他最近应该会专门研究手枪什么的。

张典吏知道的并不多,但是给宋将军透露的已经很多了,临走前再三交待,不能泄露出去,否则他们两人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宋将军嘴还是很严的,现在就盼着这东西出来后,苏平放他两支。

进入八月底,秋收、秋播什么的已经进入了尾声。

张典吏那边的数据显示,秋粮也比去年高了一成的收成,不过还是苏平那句话,现在流民越来越多,从八月十七开始有流民至今十来天了,人数已经直逼两千了。

光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若再这样涨下去,库里那点存粮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

苏平这次也是没办法了,给孙知府去了信,说明了这边的情况。

府城和别的县情况要比他好上不少。

孙知府答应给他送粮食过来。

苏平收到信后,暗暗松了口气。

张典吏道:“果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咱们这名声是大了,可咱们也不壮啊,这都可着咱们一个地方霍霍了。”

苏平道:“仔细盘检流民,可别因为人数多了就放松了警惕。”

张典吏道:“明白,已经在抽调人手了。”

说到这里,张典吏突然乐了,“大人,您这让全县百姓都跟着学习扫盲一事,还真是成效显着,若是以前,咱们还得愁从哪里找那些识字的,能写会算的,现在扫盲班也有一年了,随便拉个人出来,都能帮忙记些简单的东西。”

苏平笑道:“那就更该再接再厉了。”

这事还被姚盈在报氏上大肆渲染了一翻,让全县百姓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原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怎么把扫盲当回事的,这会儿瞧见自己平日里一起做工的小伙伴,因为字写得好被召唤出去之后,立马改变了想法。

九月初二的时候,宋将军将张先生他们一群人给接了回来。

这次秋试的成绩比想象中的还要好,去了十五个人,足足有七人上了榜,有两人上了副榜,余下的众人也是信心满满,下次肯定能中。

省里、府里的奖励也是一道跟着回来的。

那几个位过了秋试的学生,与以前也没什么两样,依旧和和气气的,还主动问张先生,他们可以在县学当老师不?

汪道成看着笑着合不拢的苏平道:“你这运气确实不错。”

但也确实挺拉夸。

头一次秋试就过了七人,本来明年可以去京都参加会试的,结果京都现在出了这等事情。

苏平道:“那不正好,老师有时间给他们看看文章,讲讲学,待下次春试开始之后,也让我们黄杨县一举扬名。”

汪道成教了不少学生。

像苏平这种脸皮极厚,又使唤人使唤的理所当然,理由还不容你拒绝的着实少见。

汪道成嘴上呸了他一口,还是与苏平一道去了县学。

许先生知道汪道成以后每旬要来讲半天学之后,兴奋地直搓手,“太好了,太好了,咱们县学有希望了……”

张先生笑道:“咱们本来就有希望,只不过这次希望更大。”

许先生用力点头。

还真别说,自打苏平来之后,他们不管是府试,还是院试,哪一次成绩都拔尖。

这次乡试更是一骑绝尘。

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大家都明白,苏平送来的那些笔记有很大的关系,那可是上一任状元的笔记啊。

许多书和文章也是他推荐过来的,这边买不到的,他直接就从京都寄了过来。

最新小说: 江湖咸鱼日常 惊!帝国花孔雀竟然开屏了 娇养他的小玫瑰 妖界老祖靠劫色活命 吴府的那个妾 合约美人[穿书] 只想当备胎也不容易[快穿] 八零年代之鹏程万里 你能不能抱我一下 伪替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