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71
苏平缓了一会道:“我再想想办法吧,咱们县里也有自个儿种的药材吧。”
院长叹息,“咱们有药材不假,现在也有不少人山上采药去了,可许多药材也不是说能采到的,大人目前手里的东西,顶多坚持半个月。”
这事把苏平难住了。
他已经在努力做到分流了。
今日开会的另一个主要项目,就是将流民分流到对岸去。
土地房屋都可以按人口数量分,若你手里有闲钱,也可以按市价来买。
不过分流出去的流民,确实需要确认身份和身体完全没有问题才可以,否则,去哪里都是传染一大片。
这年头看病求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苏平目光扫过众人,问道:“大家有什么办法吗?”
张典吏见没人出头,沉吟了一会道:“大人,要不咱们找找文大人?省城那边应该有更大的药材商人吧。”
岂知他话音刚落,黄大个便道:“若找文大人,还不如找苏家来得快些。”
如今苏家在文氏的手里,自打文氏接手后,他们的单子数量又直追去年形势好的时候了,而且苏家自己的商队,就是负责给人送货的。
他们自然有关系好的商户,药材的来源一定能有保障。
苏平道:“太远了,苏家的商队一个月才来一次,根本赶不上。”
孙知宁起身道:“其实也可以去邻近的几个府城看看,咱们这边离京都远,就算是岩北省的抚台大人,也是独善其身的主,他们向来与咱们交好,去那边采买药材应该可以。”
“除此之外,我觉得咱们可以扩大药材的种植,如今的西桐和乌木都是很好的地方,再者,也可以让整个府城甚至整个西岩省的百姓种植药材,到时候咱们收取便成,这样一来种植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增加起来。”
“以后咱们也能多一条出路不是。”
孙知宁的声音不大,不过她缓缓道来,倒是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张太太头一个起身鼓掌,“这个主意不错。”
说完得意地冲张典吏挑了挑眉,嗯,她们妇幼办的小姑娘都是好样的。
饶是孙知宁平时挺淡定的,这会儿也被张太太这一波操作给弄得面红耳赤,埋头坐在那儿再也不肯起身了。
苏平道:“我表示同意,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我觉得咱们也确实该多种些经济作物了。”
刚来的两年,因为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是以,大家一心琢磨着怎么种粮食。
饶是有人种药材,也是有些家底的。
像马员外他们家以前可是邻近几个省最大的药材商人。
说到这儿,史太太推荐了马员外。
做为本县曾经的首富,马员外就算是再不济,家里肯定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东西,种药材一事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至于买药材的地方,便盯到了安乐郡之外,就目前掌握的消息来看,西岩和岩北两省,药材的需求量还真不大,因为流民主要流向都是黄杨县。
这事敲定后,苏平便将后续问题交给了黄大个,他手下也有一支商队,平时给邻近府城送送货,再从外头采购一些必须品。
算是本县的一个中转站,要是再远的路程,就由乔员外去办了。
散会之后,苏平又与张典吏一道去了书房。
昨日账本还没瞧完,张典吏这边还有旁的事情要与他讲。
看完了账本,已经接近午时了,还有小半个时辰就到午饭时间了。
张典吏道:“大人还有点时间,咱们去瞧瞧兵器场那边吧,有个好东西想给您瞧瞧。”
自打苏平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想法和玩具武器之后,兵器场整个氛围就特别活跃,跟宋将军那饭都可以不吃,但是武器可以随便想想的感觉差不离。
尤其是手枪、火炮这种东西出来之后。
大家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一个个摩拳擦掌,生怕自己的脑子比别人落后了,手艺被别人比下去了。
于是,每个月月底,都会有十来件甚至二十件的小东西递交上来。
待大家都看,实验过之后,再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这不四月底的时候,就成功选中了三种。
是手枪的衍化版,比手枪好用,子弹一次能装很多,而且只要换弹夹就可以。
苏平看到东西之后,囧囧地想,这玩意儿怎么跟机枪差不离。
张典吏道:“大人,这个可以放到火炮的旁边配合着使用,射程也非常可观,火炮第二次重启的速度不是很快,这个完全可以补充空档。”
说白了就是打击一些跑得快的散现人员。
苏平亲自试了一下,还挺顺手的,后坐力什么的确实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大概是为了射程能更远,这玩意居然一个人搬动不了。
张典吏道:“不过大人,咱们还在改进别的,方便大家随身携带的。”
苏平道:“不着急,慢慢来,反正这些东西咱们自己用,不外卖。”
张典吏明白。
除此之外,城门外手中的武器也经过了改进,甚至给他们配备了一些好防身的,袖箭更是存了满满一库房,足足有二万五千多。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也接到了一些需要武器的单子。
只要人家给钱,城门卫手中的东西就卖。
盔甲也卖,总之,他们自己人是全身上下武装到脚指头,争取一点伤都不受。
张典吏道:“昨日吃饭时不是说杨大人他们几个过来了吗?其实这次过来,他们也是想订一些武器。”
苏平道:“你们答应给他们什么了?”
“杨大人、李大人、杜大人他们都是明白人,武器就瞧中了城门卫手中的,不过盔甲他们也订了一些,下官私下做主,每人送了他们一套袖箭。”
苏平笑道:“他们没想过要大量生产箭袖?”
张典吏摇头,“几位大人说以后有什么情况,还需要咱们出去支援,过分的要求是一点没提。”
张典吏就喜欢这样的客户。
两人正说着,有人来报说是锦王的人听说苏平回来了,特意来拜见的。
张典吏哎呦了一声,“瞧我,把他给忘得死死的了。”
两人刚出了兵器场,远远瞧见傅广林正在和看门的大爷拉扯。
苏平拧眉,对张典吏道:“你先去会客堂,我去瞧瞧他到底在这里干什么。”
张典吏多少从黄大个那儿打听了一丢丢傅氏母子和苏平之间的事情。
对于这个落难后跑过来投奔的二公子也不是很感冒,能远则远,实在避不过就打个招呼。
这会儿跑得比兔子还快。
苏平过去时,清晰地到傅广林道:“大爷您就让我进去呗,我听说大哥正在里面呢。”
大爷油盐不进,“傅公子请回吧,我们大人说了,没有他的手谕任何人不能进去。”
傅广林来过两次,均被大人挡回去了。
头一次,大爷说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第二次,大爷知道了他的身份,不过依旧没让他进去,说什么他就一个看门的,想要进去参观那是不可能的。
要不然大人回来把他革职了,他们一家子都得跟着倒霉。
大爷的大儿子、二儿子都有正式的工作,而且还是个小领导,就连儿媳妇也在妇幼办下头的一个乡镇妇幼办里头。
一家人一人到头少说到手二百来两。
那可是他人生中的前五十年都未曾见过的钱呀。
不管是苏平,还是张典吏都强调过,大家守好本职,看到陌生面孔,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或者不是带着大人手谕过来的,就是说出花儿来了,也不给对方开门。
否则,你放进一个细作,不止你被革职,你们全家也会因此丢了工作,严重的黄杨县也不收留你们。
黄杨县的待遇多好啊!
天下这么大,但去哪儿能吃得好,住得好,钱还赚得多。
就连孩子读书都不花钱,就算是读书不成,没法考功名,也可以以学徒的身份进入场子里,只要勤奋努力,日子一定能过得很好。
君不见外头那些人,流水一样的往他们这边挤吗?
所以说,像守门大爷这样的本地人,现在都特别的自豪。
傅广林今日过来,是想借着找苏平进去。
岂知,大爷依旧把他挡住了。
傅广林打小就锦衣玉食,自己又会读书,到了哪儿都是受人追捧的一个,虽说科举名次不如苏康,但他自认各方面并不输给他。
就连妻子柳少安的身份也不比姚盈差,甚至更高一筹。
如今却被一看门大爷再而三的挡在门外,傅广林的火气也上来了,可一想自己任务没完成,这会儿翻脸不成。
岂料,两人正拉扯着,就听一个声音道:“傅大人找我有事?”
傅广林头皮一炸。
还没开口,大爷笑道:“苏大人,这位傅公子说是来找您的,还说您是他大哥,亲的那种,可别怪老头子多嘴,你们一个姓苏,一个姓傅怎么就是亲的了?”
傅广林差点没绷住。
他是真没想到,这老头儿嘴巴这么毒。
前半句就拉倒了,还非得来个后半句,磨了磨牙,想解释还真不知如何解释。
说他是苏明远的干儿子吧,他不甘心,说他是外室生的,他更不甘心,凭什么啊,他哪里比苏平差了。
苏平道:“杨叔你忙吧,我既然出来了,就跟傅大人聊聊,对了,您做得非常对,以后外人须带了手谕才能进去。”
杨叔被表扬,立马更开心了,还冲着傅广林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