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11
第二日,苏平还没起床,文家二兄弟就来敲门了。
苏平迷迷糊糊地揉揉眼睛,看清两人后,呆了两秒,而后把门给关上,扭头准备继续睡,岂知门又响了起来。
文大道:“表哥,是我们。”
听到这声音,苏平呆愣了两秒,而后恍然道:“不好意思,我睡迷糊了。”
昨天晚上,将三人送走,许木匠又来了,找了三个以前做过船的木匠,几人如今正跟着做水车呢,属于小组长类型的。
可原先都是与许木匠不分上下单独接活的大工,就因为没有许木匠报名的早,没能头一个得到苏平的信任,如今看着许木匠管着二三百人,一个个都羡慕得不得了,每日都琢磨着能干出什么新花样来。
昨日许木匠找来,三人说什么都要立马来找苏平表绝决心。
岂知,苏平出了门就去会亲戚了,后来又陪着亲戚四处转转,好不容易待晚饭后了,结果苏平又去了妇幼办。
许木匠安慰道:“你们别着急,大人每日公事繁忙,咱们也是有目共睹的。”
三人齐齐点头,“我们都明白。”
嘴上说着明白,行动上却是半点不含糊。
愣是在木工场的办公室里,讨论了一个来时辰,还特意找人盯着了这边。
见苏平院里的灯亮了,立马杀了过来。
苏平便被四人给缠着讨论了大半晚上的造船之事。
是以,今日早上就有些爬不起来了,半睡半醒间琢磨着,今日该没什么重要事件,正好过了早餐点再起。
哪料,文家兄弟一大早又过来了。
初见两人时,苏平其实是没反应过来,打眼一扫,两个年轻娃娃,不是张典吏他们,说明没什么重要事要处理。
于是关门准备再睡会。
直到听到声音,才回过味来。
苏平将两人让进屋里,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去舀水洗漱。
文大借此机会道:“大表哥,你昨日说的事,我认真考虑了一晚上,觉得吧,您这样的安排与传统女主内,男主外有驳。”
苏平此刻正在刷牙,唔了一声,表示回应。
文大得到鼓励,坐直了身子,继续道:“大表哥,您现在做的就是整个县的,男女老少都来赚钱,更准确的说是,孩子们都是去读书学习,年长的无论男女都出门赚钱,可这样的话,家里就没人照顾了……”
小朋友意思很明确。
鼓励厉害赚钱,肯定是好的,但是女人也出门了,家里的老人孩子,还有家务谁来做。
苏平吐完漱口水,又再次洗了脸,擦干净后抹了面脂,这才道:“你说的也对,传统模式嘛,男主外女主内。”
“但就目前来说,我觉得这样打破常规,鼓励女子走出家门,也并非一件坏事儿,夫妻嘛,就该共同进步,共同进退,让女子出门工作,也是为了让她明白,男人在外多不容易,她便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
“嗯,同时也能减轻家庭的压力,至于养老问题,我们自一千多年前就有初步的养老模式,如今我们建了养老院,更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是吗?”
“儿童都去上学,而且是免费的,为什么不去?女孩子读了书,将来不管是管家理事,还是教育子女不都更方便吗?不然的话,你乐意找一个,每日好吃懒作,胡搅蛮缠的?男女互换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都喜欢与知书达理的人交往,那么更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了,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男人都想着建功立业,扬名千古,你有没有想过女孩子的梦想是什么?”
“你问过舅母和表妹吗?我听说舅母年轻的时候是京都有名的才女,她可曾梦想过有朝一日,也能入朝为官,为百姓造福?”
“表妹虽然年纪很小,我想着她也有自己的梦想吧,表弟若是想不明白,可是到处去走走瞧瞧,对了,一会我要去县学,下午去妇幼办,你们去不去?”
“县学里的学生多,你有不理解的可以和别人讨论讨论,多听多看会有好处的。要是不想问别人,可以去妇幼办那边看看今年出的报纸,里头每期都有采访一位县里能力较突出的人物,男女均有,大家的心路里程什么都有写得明明白白。”
文大:“……”
好像对,又好像不对。
苏平见时间不说了,拉着两人道:“去食堂吃饭吧,我听说今日早餐有红豆包。”
苏平记得上辈子很多人都爱说什么古人“男尊女卑”。
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被人越传越歪了,与“七岁不席”一个道理。
所以,任何人只要有梦想,有理想,都可以去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无关性别,无论年龄……
苏平啃了两个红豆包,还啃了一个大玉米。
杜师傅笑道:“好吃吧,馅多吧。”
苏平点头,“我就知道是您特意给我留的。”
杜师傅道:“大人的口味我基本上已经摸准了,玉米爱吃老一点的,包子喜欢红豆馅的,但是菜嘛还是喜欢咸辣味的。”
属于口味比较重的一类人。
早饭完后,杜师傅告诉他,下午卤猪头肉,让他过来早一些。
苏平开开心心地比了个OK的手势,而后与文家两兄弟一道去了县学。
路上见到许多人挑着担子,或者推着小车往广场上赶。
文二道:“这是要做什么?有集市?”
“是市场。”
随着县里的人口越来越多,外来的商贩、货郎也日渐增多。
苏平便与张典吏他们商量了一下,要不开个早市吧。
谁手里有多余的东西,也不用等到集市再卖,那样反而人挤人太多了。
索性把早市打开,不管是本县的,还是外头来的,都可以在早上辰时正入市,到下午酉时正出市。
只要证明东西来路正就行。
这样也是大大减轻了一个月几天集市的压力,也让大家随时可以凑时间过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文二若有所思道:“那是不是与京都的花鸟市场差不多。”
苏平点头,“差不了多少。”
不过他们已经开始在这边的修摊位了,到时候整体就会规划为市场,按照货物的口类分为几个区域。
到时候,信誉好的摊主优先入驻。
一是为了方便大家购物,二是为了不让大家上当受骗。
就目前来说,有什么问题,他们就会及时想办法解决和整理,争取在三年内,将黄杨县的条理整治明了。
“要去看看吗?”
苏平笑道。
文二摇头,“不用了,一会从县学出来再去瞧也是一样的。我和哥哥这段时间回不去,刚好看看需不需要在这里上课。”
苏平了然,领着两人继续往县学走。
七月中旬的时候,县学共有十八位秀才公在张先生和李先生的带领下去了省城。
这次也是让乔员外早早在贡院附近租了个大宅子,将学生尽数安置在那里,为了大家身体健康,还特意让食堂里的一个大师傅跟着去了。
外县来借读的学生,都羡慕的不得了。
好在,张先生与苏平聊过之后,在县学读书的,即使不是本县的学生也可以住在那里,此行考试的费用县里一并管了。
算是结个善缘。
三人到了县学,苏平找许先生商量新县学的事。
文家兄弟则去教室里听先生讲课了。
如今的县学学生早已满员,学堂里有许多年纪上来的,甚至有资格进入县学的,就因为没有教室,一直进不来。
是以,必须另择校址重新修建。
苏平这边聊了半个时辰,按照目前全县报上来的孩子数量和学堂里的学生,进行了分析,新的校区要是建起来,起码得准备二十个教室。
除了正常读书的教室之外,他还打算将书画班、算学班几个招收成人的班级也挪进来,以后方便统一管理。
学生嘛就该在学校上课,才有氛围。
除此之外宿舍、食堂、游乐、操场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起码得圈地二三十亩。
“对了,咱们是不是也得把琴棋书画给安排上,先前我在老家读书的时候,我们那边每月逢五下午都会让学生自行选课,君子六艺任意一科每年选一次,待年底的时候,还会进行考核,若是考核不过,明年继续学这门,直到考核通过才能学下一门。”
许先生听得有点羡慕。
他是本地的学生,小时候跟着先生顶多学学画画,后来到府城读书时,才接触的这些,由于他家先生只是个老童生,能教的东西非常有限,思维也特别固化,到了府学之后,他才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就连诗词都写得勉强算是工整。
旁的什么琴、棋之类的更是没眼看了。
现在听苏平这个提议,立马附和道:“大人说得对,咱们县学的学生以后出去了,也是不能让小瞧的。”
“那大人,这些先生从哪儿找?”
“像以前一样征集就行了,我会麻烦孙知府在府城帮忙贴个招聘公示,现在咱们黄杨县也与先前不一样了,估计要来的人也有不少。”
许先生连连点头,“对对对对。”
“你这段时间把新县学需要的东西,再仔细想想,看看二十间教室够不够,不够的话咱们再增加。”
苏平这次想建一个小二层的。
既然钢筋水泥他们都有了,建个小二层的应该不是难事。
他在京都的时候看到过不少二三层的木制建筑,实在不行用木头建也一样的。
这样一来,占地就缩小了一半,要是宿舍也是小二层,那空间就更大,到时候可以多建几间教室,甚至茶水间、棋牌室、图书室都可以备上。
争取容纳更多的学生。
许先生想了想道:“县城附近有这么大的地盘吗?”
苏平拿出自己画的县城规划图,正在建的住宅区、商铺区、市场区,为了方便大家以后看病,还建了一条医护区。
最后选来选去,就只有养老院附近的一块地了。
许先生瞧着他手划拉的地方,缓缓道:“养老院里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县学的学生就算是再安静也会吵闹非常。”
“那你往旁边挪是养殖场……”